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在巴黎动物园》,是一首象征主义诗作,主要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层思索。本文从新批评、阐释学、存在主义等三个角度来重新解读。我们认为,“豹”这一意象指向向往自由和灵魂追求的物、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无限挣扎以及与现实的奋力搏击,以及终究“化为乌有”的永恒的精神苦痛与神性寂寞。  相似文献   

2.
《豹》的不同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一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豹>,其诗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物",传达出诗人对"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的思考,彰显出诗人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和迷茫.  相似文献   

3.
《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咏物诗,描写囚禁在铁笼里的豹渴望摆脱命运束缚的深切感受。诗人借助豹这一具体的“物”,传达他对“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茫和痛苦。《豹》有不同的中译,对几种中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析,和不同中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追求的是情通和形似,译必须有一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的激情,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4.
雄壮威猛的豹只能在铁笼中不耐烦地晃动,生命的野性冲击着牢笼的束缚,在一千次的冲击反抗之后,还是第一千次的无奈……借助于诗人描绘的豹的生存景象,我们会想到什么?让我们顺着诗人指引的方向,遁入心灵,指向体验着的人生。在诗中,我们接触到的是:豹的目光、铁栏、豹疲倦的眼  相似文献   

5.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作品的材料要丰富,"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明代著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飘逸生动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凤头",那么充实有力的小结便是"豹尾"了.一堂课若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凤头",还需要有"豹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用归纳概括、列表整理、练习检测等形式来进行课堂收尾.本文提出几种收尾形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古人认为好文章的章法应该是“凤头、熊腰、豹尾”,数学课堂教学与之相似,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要注重结尾,就像大诗人杜甫所说:“意切关飞初,篇终接混茫.”教师作为数学课的组织者,不仅要设计“凤头式”的导入,也要设计“豹尾式”的结尾,一节课的结尾,犹如一首曲子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收到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妙笔生花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一节数学课的结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已尽,意无穷”.  相似文献   

8.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一个单元、一篇课文,还是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开头、枝干、结尾三个部分.若是课堂教学亦能创设"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豹尾"似的结局点,那么,这一堂课就犹如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不失为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唐代诗人自居易  相似文献   

11.
吴瑨 《当代学生》2015,(1):22-23
人类没有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鹰的眼睛,但依然成为了地球上的主宰,这要归功于人类的智慧——我们有会思考、能创造的大脑。一部名为《超体》的电影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人类的脑细胞能力只开发了10%,如果被开发到了100%成为"超体"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2.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示“意志昏眩”的内在精神变化,从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处境和人类“存在”问题的感受和思考。这些都是学习欣赏此诗的要旨。  相似文献   

13.
豹!令“百兽震惶”的豹,声震天地的豹,桀傲不驯的豹,你见过没有?见过那矫健的身影没有?而今啊,它正无奈地蜷伏于一首十二行的小诗里,蜷伏于一个残酷的世界里,蜷伏于一位奥地利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惶惑里。你看看吧,走近些看看吧!看看里尔克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镜头般地一下子把我们的视野推进“那走不完的铁栏”里:  相似文献   

14.
《豹》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前期代表作,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此诗创作于1902—1903年,反映了世纪末抑郁、哀伤的情绪与心态,而且诗人创作由注重内心转向现实和客观,表现了他物诗的艺术新质。诗中描绘豹的目光疲倦到四肢静寂的外在表现,揭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成语. (出示) bào 管中窥豹 师:谁来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豹,"豹子"的"豹".(出示豹子的照片)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出示甲骨文"( )")这个甲骨文字跟我们见过的豹子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还有爪子和尾巴.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收口"即结尾.古人在谈到文章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所谓豹尾,即指文章结尾时,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且留有余味.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要唱得精彩,要大音余响,荡气回肠,韵味绵绵. 事实证明:成功的文章,其结尾总能给读者留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下面结合考场作文等实例,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结尾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雨田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将其诗歌里的火焰、燃烧、麦地、乌鸦等核心意象与郭沫若的<凤凰涅榘>中作为"五四"新诗转型的开端意象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对比,揭示出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心灵的轨迹.以及个性精神创造的转折,从中透视出人类生存境况的巨大变化和诗人反思的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18.
英国19世纪诗人和教育家马修·阿诺德形成博雅教育的理念之时,他极力推荐约翰生的《诗人传》作为学习的教材。不可否认,《诗人传》本身是一部饱含思想深度和广度的作品,然而,这与阿诺德和约翰生在教育观、批评实践和审美情趣以及文学功能等方面的契合是密不可分的。约翰生在教育理念上把道德修炼和心灵改造放在了比科学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正与后来人阿诺德反对自己所处社会中"科学至上"的观点如出一辙。阿诺德关注诗歌形式及其风格,特别欣赏约翰生在《诗人传》中的批评方式:能够指出诗歌存在缺陷,并提供例证;完全认同约翰生所强调的诗人诗作的道德教育功能,即诗人及其作品应该对人类有益,对社会有用。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以"隐逸诗人"、"田园诗人"的姿态出现.殊不知,他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隐逸的矛盾之间,并虚构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人类社会.然而,不论"仕"还是"隐",陶渊明都保持着"抱朴含真"的内心本质.  相似文献   

20.
豹!令“百兽震慑”的豹,桀骜不驯的豹,你见过没有?见过那矫健的身影没有?而今,它正无奈地蜷伏于一首小诗里,蜷伏于一个残酷的世界里,蜷伏于一位奥地利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惶惑里。你看看吧,走近些看看吧!看看里尔克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一下子把我们的视野推进“那走不完的铁栏”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