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06-108
本研究以英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立足汉-英学习者的阅读学习以及英语教学的实际,分析切分法对汉-英学习者英文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采取不同的切分方式使用眼动仪对汉-英被试者进行英文阅读的眼动观察,以此发现汉-英双语者在英文阅读中的眼动特点及规律,从而探究提升英文阅读绩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学语言学的视角对比分析汉、英、日委婉语,发现汉、英、日委婉语在容貌、身材、生理缺陷、性、疾病、死亡和排泄方面有共同的审美意识,而在年老和集体个体审美观方面却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远近指示词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从语用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的远近指示词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远近指示词在语义上的对等而在语用上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影响英,汉远近指示词使用的因素,指出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庞亚飞 《文教资料》2007,(3):194-195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它从衔接、逻辑语义关系和主位结构三个方面对李之仪的《卜算子》以及其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希望此比较能给汉古诗词英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云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454-454
美国之音《流行美语》双语教学节目中的语码转换分为英汉语码转换和汉英语码转换两种。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汉英语码转换在语言学单位上的分类特征及各自出现的频率。结果发现:美国之音《流行美语》节目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以字母串、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等五种语言单位存在。其中单词、短语、句子转换出现的频率较高,字母串和语篇出现的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6.
物象词语是汉、英词汇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色彩义的类聚之一。文章从命名取象、结构类型等方面,对汉、英物象词语进行比较,以揭示汉、英物象词语的系列特点;并对汉、英物象词语的数量悬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英语对比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国内的汉英语对比研究始于马建忠和严复,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汉英语对比研究热潮,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汉英语对比主要包括现代汉语与现代英语句子、实词、虚词的宏观和微观对比,同时也包括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相关对比,对比主要以语法为中心。汉英对比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古汉语英译等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英动宾结构的语义特征,汉、英宾语的意义,汉、英动宾结构在结构相同时和结构不同时的翻译,寻找并通过大量例子分析其异同处,加深了对汉、英动宾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叙事语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宏观结构多关注语篇特征、叙事视角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微观结构多关注主位结构、省略和指称等方面的研究。前人多借鉴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叙事语篇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理论创新不足,定量分析不够,对比分析较弱,亟待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多从修辞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但定性和实证对比研究居多;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然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多元化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理论值得期待,基于口语语料和网络对话这种新文体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类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依据Has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20篇语言学学术著作中英文前言的语类结构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对比,旨在了解此类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差异对比在汉译英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各自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系统、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英汉两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及思维模式不同,汉译英一直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缩短汉译英在转换中的差距,在汉译英教学中,对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用、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加以对比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汉、英语用差异对比1.汉、英语用翻译差异对比语用翻译是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具体地说也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语量词丰富、用法灵活,具很强的生命力。因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文化成因不同,量词的结构及其蕴含存在诸多差异。基于对汉、英量词差异的认识,通过量词定名回顾和语用举例分析,提出采用适当且有效的方法英译不同语境中的汉语量词的建议,认为只有进行汉、英量词的比较和翻译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汉英两语及其文化的对等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黄薇 《海外英语》2012,(23):47-48
语篇分析注重语篇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促进对文章整体理解,微观结构让学习者更深理解文章内部特点。心理语言学中的信息处理模式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篇章结构与信息处理模式的结合能更好提升阅读能力。该文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信息处理模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来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旧世纪交替时,面向西方语言学对其他人文科学的典范意义,直面汉语言学的困惑与危机,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世纪交的使命感与求生意识,汉语言学的一大批探索者们以前所朱有的勇气与胆略审查汉语言学的症结,指出汉语言学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根本缺陷,作出了汉语言学义无反顾的文化选择。文化语言学无疑为汉语言学冲破沉寂走向新世纪,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在激动人心的震颤与呐喊声中,文化语言学从其学科名称,到其有关汉语本体论的汉语人文性等一系列命题也引起了广泛激烈的争鸣。本文站在两个世纪的交点上对汉语言学作中外古今的宏观对比审视之后,为文化语言学论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共性基础及个性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共性是英、汉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进行的根本保障,而文化个性则是造成英、汉跨文化交际之冲突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词汇翻译产出中的认知语境是译者发挥认知思维能力,借助语境资源和手段,对英语原词进行意义加工和转换,并最终产出汉语译词的认知建构过程.科学、严谨的认知语境有助于提高英-汉词汇翻译产出的质量.教师可以从情景意识、逻辑推理和意义观三方面入手,改进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对英-汉词汇翻译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