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人"作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庄子<齐物论>中突出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很大程度上否认了现实生活中真理的存在,所以庄子哲学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痕--不可言说与已经言说的矛盾.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圣人"形象实际上成为了弥合庄子哲学悖论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教的较大比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庄子研究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大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极具生命力的意象。该文着重探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原型的内在涵义,以及后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大鹏这一意象的两种价值取向──作为远大志向的象征和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阐明其思想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而是将其思想蕴涵在寓言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示,其理论概念与范畴往往以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化人物来体现。由于儒道同源共生性,孔子形象就成了《庄子》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儒道学派的冲突,又使孔子形象在《庄子》中亦正亦反,异化为三种:道家的代言人形象、道家的对立者形象、道家高人或隐士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的孔子有多张面孔,时而是儒家,时而是道家,时而是由儒入道,对这一现象大致有三种解说,一是“诋訾说”,二是“助孔说”,三是“尊孔说”,这三种解说均忽视了庄子的人生理想和文本主旨,而有以儒家之功利观进行评判之嫌,因而未能揭示著者本意。本文试图从“形式即内容”这一理论视角作出新的解说,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著者对语言能否准确表达思想持怀疑态度,它是著者相对主义理论在语言观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塑造了一批形残神凝、极具哲思的残疾人形象,他们貌丑而心洁,体残而德备,完成了从残缺中的定位、超越、蜕变、升华,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体系。庄子刻画了"以不全而大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豁达自在、安时处顺"、"才全而德不行"四重层次不同的残疾人形象。这四重层次不同的畸形人物形象,流溢着庄子对残疾人丰满圆融的生命哲思,承载着庄子超越形体局限的至高无上的"道"。  相似文献   

8.
陈欣  乐帧益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6-17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富文学色彩的一部。其中的动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功能角度对书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也从塑造方法出发考察了《庄子》动物形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庄子·天下篇》之关切并不在于六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其对六家的评述实际上指涉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中国政教生活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道术”与“方术”之辩,庄子揭示出从方术中开出道未的可能性.道术的通达要求天道(神)、地道(明)与王道、圣道四者的连接与整合.《天下篇》在“神明圣王”的大视域下将人分为七类,揭示了政教文明的人性基础.在这七类人中,惟有圣人能够通达天人,承担圣王的事业.因此在人类的政教文明系统中,圣人具有中枢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庄子·逍遥游》一文,一方面塑造了许由和藐姑射神人形象,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个侧面来揭示作品主旨,也就是作者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精神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即无条件(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游"大道。一方面又塑造了大鹏和二虫、斥安鸟这两类对比鲜明的形象,用二虫、斥安鸟非笑大鹏来领起贯穿全文的"小大之辩",以破除"小知""曲士"对大道的非笑。同时还通过巧妙的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逻辑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展示了作者明确的是非观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此,从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而不是架空地分析作品塑造的诸形象入手,顺着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巧妙的逻辑思路来解读作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庄子》描绘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庄子》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对女性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试图探讨《庄子》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探索《庄子》对这些女性的特殊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隐逸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隐士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庄子》中形象地描写了几类隐士,他们或是刚烈,或是柔和;或游离于理想中,或回归到现实中。每一种隐士类型都集中反映了庄子看待隐逸的态度,都是庄子隐逸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塑造了众多富有魅力的畸人形象,集中表现为"无用"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修养等。这些畸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灵魂的伟大。庄子以对畸人灵魂的礼赞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开出改良社会的药方,以最终解救人类苦难,达到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代哲人、道家重要思想象的庄子,千百年来论者各执一说。本文依据史料,考辨了庄子生卒年代、故里、乡属;对庄子的人生哲理、修真养性、处世哲学等作了简要分析。《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与内、外、杂篇的划分,文中对一些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后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中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涉及儒者形象的文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儒家圣人孔子不仅是《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且形象多变而复杂,与历史原型有很大差异。《庄子》内篇中以孔手为主的儒者形象。既是道家嘲讽、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思想的宣扬者,有时甚至代道家立言,服务于抑儒扬道的需要。这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寓言里有众多的畸人形象,分析其成因,一是《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二是当时刑网广张,诛戮惨重;畸人们形体不类常人,而德性完足,正好可以用来表现庄子学派的哲学观念,阐述其高深莫测的"道"。  相似文献   

18.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以寓言的运用著称。该书中的寓言文本具有密度大、与文章主旨融为一体、具多层意蕴、形象大于思想、运用的艺术手法多样等特点;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众多,有逍遥者、劳动者、残疾者、丑恶者、庄子形象、拟人化形象等等。因此,谈论中国的寓言文学,《庄子》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庄子》畸人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一部以文学手法阐发哲学思想的奇书。全书塑造了一个庞杂而奇特的形象系列,其中出现最多的人物是畸人,即形体残缺或极度丑陋的人。如果我们对这类人物形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丑”的表层上,那实在有悖于庄子的良苦用心。庄子思想之深邃、眼光之独到,就在于关于超越那种表面形式上的和谐,用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形态,来表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来揭示畸人的内在精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