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又于1997年12月通过了该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  相似文献   

2.
欧盟于1989年启动了气候变化政策,至今已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能效、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政策新举措。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实施内部减排、选择性诱因手段的采用、制度建设、碳交易,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过度的份额分配、不公平的份额分配及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3.
对欧盟民航业碳排放收费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主要交易市场,也是全球利用经济手段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目前欧盟正通过相关议案欲将民航业纳入该排放体系,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此方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疑是好事,但也必将对各国、各地区民航业及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同时欧盟排放体系的扩张也必将引起全球碳市场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实际上是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附加文本。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只是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却没有规定任何具体指标。1997年,34个主要工业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推出了《京都议定书》,并考虑到每个国家的情况,为每个国家量身定制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指标。目标是2008年至2012年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协议允许澳大利亚增…  相似文献   

5.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并确立了三种新的灵活机制.其实质的排放权交易既能使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合理运行,又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远期利益.但签约与履行义务则是一个长期的、期待的、均衡协调的、运用多种市场因素促进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16日,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最主要的具体成果,《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在国际环保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虽然《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义务,但是,由于中国是该条约的第37个签约国,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关于  相似文献   

8.
雾霾、沙尘暴等大气污染层出不穷,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而作为低碳经济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项重要举措,碳汇交易对赣州市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助益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城市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在介绍碳汇交易的理论基础上,论述推进赣州碳汇交易的必要性及目的,分析赣州碳汇交易的发展前景及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工业活动而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极端气候天气的不断涌现。这引起了地球人的恐慌。但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全球公共物品,仅仅依靠某一国或某几国的努力也很难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因而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密切合作。《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国际气候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效力上看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拒绝批准,在《京都议定书》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并不如人所愿。本文正是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的问题着手,分析其原因并为之后国际合作谋出路。  相似文献   

10.
刘涛 《考试》2006,(11)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稿公约)京都议定书》,旨在国际社会能通过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惟一一个以法律形式通过的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2005年2月16日已经正式生效,给渴望清洁空气和环境的人们带来福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履行国际环保条约承诺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后京都时代到来,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唯一途径,清洁发展机制面临法律制度改革的挑战。清洁发展机制的管理体制、风险防范、资金和技术等问题是其法律制度改革的重点,而日益缩小的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其法律制度改革的瓶颈。针对清洁发展机制的改革重点和瓶颈,对后京都时代清洁发展机制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清洁发展机制才能在后京都时代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碧莲 《新高考》2008,(7):19-22
2007年堪称气候变化年。在这一年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加深了人类对于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科学认知;在这一年中,国际社会利用各种平台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举行了各种层次的国际谈判,最终促成“巴厘岛路线图”的诞生,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奠定了基础,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了前进方向;在这一年中,一些国家已经行动起来,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亦可积极应对未来如若承担减排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可以考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管理机构设置、具体运行机制等法律层面来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4.
试题设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后的各小题。1.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我国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环保现状,设计了一套以拍卖为核心、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总量控制型排放市场交易体系,该交易体系由排放初始分配市场、转让交易市场和回购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构成。对适用初始排放权拍卖的4 种拍卖机制设计并实施了系列经济学实验。基于对该实验结果的综合统计分析和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初始排放拍卖宜采用向上叫价时钟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玉华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10,35(11):66-67
2009年12月7日,19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以及第5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探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并决定2012年~2017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相似文献   

17.
从各国提供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0--2006年的排放数据看,德、英、法、荷和瑞典等履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最好的国家大多采取的是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避重就轻”的策略。对处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国家问题之一。生态系统同一性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承担减排义务成为必然,使得用经济手段调节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可能。《京都议定书》给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带来了机遇: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可操作的模式;但同时它的实施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与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碳交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目前主要的碳交易市场包括两种交易机制:一种基于配额,称为配额交易机制(或称排放上限贸易);一种是基于项目减排,称为减排量交易机制。前者创造了需求,提供了高效的减排工具,并刺激后者的发展,而后者直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降低减排的边际成本,为前者的稳定做出贡献。这两种方式经过合理的搭配,有可能实现减排效率、成本与低碳技术恰当应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7日—18日,全球192个国家的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探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共担",尤其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会议虽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遗憾的是,会议达成的仅仅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