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健明 《教育导刊》2003,(11):59-60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把科学素质定位为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新课程专门编写了《科学》这一本(套)教材,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初步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我结合新课标精神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需求,转向对受教育者质量的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核心就是高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倡导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科学教育理念。基于此理念,我认为构建合理的小学科学作业的结构体系,才能顺应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自主,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实践,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感知,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1.画一画教材中许多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画一画助理解或以画一画代理解,例如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对“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理解想象学生形不成直观…  相似文献   

5.
6.
7.
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课作为基础性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以,在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不能一味遵循传统教育的固化思维、死记硬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去学什么,这样根本没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可谈,而是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拓展思维,这便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多层次、多方式地去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丙文 《成才之路》2013,(18):87-87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在现今的教学中,被教师忽视的恰恰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也不知道如何操作,不知从何入手,有心无力。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积极探讨,偶有小得,现与各位分享。一、课堂小学生学习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而课堂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语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实践能力。”因此语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因地制宜地开展语实践活动,是语教育工作研究的课题。笔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探索符合课改理念的课堂拓展性活动。它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品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很多研究就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探究,也是科学的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方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对现行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作者认为大学本科的科学教育不应该再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创造运用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科学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必需的技能,而科学交流能力是推动科学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所必需的。为此,作者在过去几年的本科教学中从不同层次推动学生进行科学交流。本文将具体介绍相关的实践和其背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教育部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新课程的改革中。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也应顺应新课程的改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杜荣 《吉林教育》2001,(5):24-24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奠基阶段,是面向全体幼儿,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基本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如何开发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的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总之,只有让幼儿在“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其探索的愿望。我根据幼儿学习的活动性、直观性和情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需要,在未来社会中,基本的科学素质在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科学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华夏大地要重现辉煌,就必须持续创新,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元素,给环境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同时,环境教育在学科中的深化也将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达成,为课程实施注入了鲜活的思想。因此,我们学校以“环保”为主题,以“水”为主线,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针对初中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环境专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场所。中长周期观察活动的实施为学生走近大自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供了很好的切人点和落脚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为此,新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活动课,使实践活动课成为这次课程改革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