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义小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作品,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体式,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根据史传敷演成文,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这类作品在我国过去的文坛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演义小说的“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周)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这里,“演义”是敷陈义理并加以发挥引申的意思。用于小说,则含有依据正史加以敷演  相似文献   

2.
演义小说这一文体源自史传。历史叙事的三大要素事、文、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事、文、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史上首部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事”进行推演,通过《资治通鉴纲目》远绍《春秋》之“义”,而发之于通俗生动之“文”。事、文、义三者的融合促进了“演义”的正式生成,并规定了“演义”的体式特征;三者的游离和矛盾促进了演义与历史的分化,进一步使充斥于古代小说中的道德劝戒逐渐虚化为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3.
作为“羽翼信史”派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在运用古籍材料《左传》和《列国志传》塑造“闪现型”人物形象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丰富已有人物,如郄縠,《东周列志传》从“赵衰推荐郄縠”“练兵”“晋、曹交战”“堆尸-掘墓-棺尸”“假道于卫”“临终献计”及“文公怀念”七个方面加以润色,借《列国志传》之壳,据《左传》之实,撰写新的故事.第二,新增人物,如于朗,此人虽不见于《左传》,但《列国志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归属”他名义之下的部分行为见于《左传》,可见小说作者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往往将多件或不相关的事情,全部“归属”于该人物.  相似文献   

4.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内涵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方 《天中学刊》2006,21(4):79-8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来源于宋代的“说铁骑儿”。它的内涵特征包括:以沙场征战英雄为主人公;以“传奇”手法写沙场征战的故事,特别是抗击异族的故事而形成传奇特征;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良将的“忠义”精神。《水浒传》并不标志着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杨家府演义》才标志着英雄传奇的真正成熟。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是罗贯中诞辰675周年。六百余年来,他的贯世杰作—《三国演义》,犹如跨世经代的艺术珍品,光彩照人,脍炙人口。历史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大种类。而《三国演义》不仅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楷模,而且是我国古典小说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我国历史演义小说,多半是作家有意配合断代史而创作成书的。他们将一朝一代的正史、野史“丛取而演之,以通俗而谕之,各曰演义”。从现存的大量作品看,我国每一个朝代都有它“条之以理、演之以文,编之以序”的历史演义小说。而凡此类作品,不是写一个或几个朝代的兴亡,就是写  相似文献   

7.
一 明高儒《百川书志》认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在“据正史”的同时,还曾“采小说”;此说已是公论。但近年来,研究者对罗氏“采小说”的研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话本小说与《演义》的关系上,而六朝小说对《演义》影响的探讨却鲜有人问津。 众所周知,六朝小说大致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其对《演义》的创作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演义》中于吉、左慈、管辂等人物的原型和左慈戏曹操、孙策杀于吉等神怪情节以及  相似文献   

8.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中学语文课本》注“神以灵”为“精神永不泯灭”,看来“以”的词义没有落实。但据上文“诚既勇兮又以武”一句,《课本》注“以”为“句中助词”来看,可能认为本句的“以”也是“句中助词”。我以为照上文“又以武”是“又为武”,按下文“为鬼雄”看  相似文献   

9.
汪卷 《文教资料》2006,(3):46-47
一、沈亚之传奇简述沈亚之,两《唐书》无传,据《唐才子传校笺》记载,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登进士第。”(阙名《沈下贤文集序》)沈亚之以文词得名,常游韩愈之门,今存有集十二卷,曰《沈下贤文集》。他的作品有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其诗有“沈下贤体”之称,他的传奇风格奇崛,行文中插入大量诗歌,可以说是传奇小说中的“沈下贤体”。有着诗人和传奇作家双重身份的沈亚之,在他的传奇作品里,充分体现出了他作为诗人的天分和才学,被后代学者看作唐代小说家中诗意识最强,诗境小说作得最好的唐代作家。二、沈亚之传奇的诗化的表现1.传奇小说里…  相似文献   

10.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既有历史因素,又有主观条件。小说《杨家将演义》的问世,更具有其特殊性,它兼有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双重性。从杨家将故事由历史、戏曲(元杂剧,明传奇)及小说的流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杨家将演义》之成因,《杨家将演义》仅为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起源于民间讲唱文学——说话。中国早期的长篇小说,大多是在“说话”底本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整理而写定的。就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先锋意义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而言,有三部就是这样形成的。从文体角度看,这些小说与“说话”并未有根本的区别。其后的许多长篇小说,也是文人们在题材、形式以及创作方法上对早期小说的模仿。因此,《儒林外史》以前的长篇小说,虽然题材各异,有历史演义,有英雄传奇,也有世情、市井小说,结构、语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之名 ,论者多以为由晚唐裴钅刑《传奇》而来。事实上 ,最先使用“传奇”之名者 ,应为中唐元稹。在整个唐代 ,“传奇”尚是指称具体作品的专名 ,不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的概称。用“传奇”作为小说体裁 ,始见于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序》。用“传奇”概称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始见于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写韵轩记》。其后 ,经元代陶宗仪、明朝臧懋循、胡应鳞等人的敷演挥发 ,“传奇”之名乃大行于世。 2 0世纪 2 0年代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论者每訾其卑下 ,贬之曰‘传奇’。”从此 ,“传奇”作为小说体裁的类名即成定论  相似文献   

13.
历史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大种类。它独具的创作特征,经过“说三分”的说话艺人和罗贯中的成功的艺术实践,在《三国志演义》里闪耀出光彩照人的艺术美。明代中叶以后,《三国志演义》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许多文人竞相仿效,编撰了大量的历史演义小说,“其浩瀚几于正史分签并架”。虽然,这些演义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大多不能与《三国志演义》相比;但是,在它们的陪衬之下,《三国志演义》更显出是小说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楷模,《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14.
《婴宁》的文化解读与小说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评论》一九九九年第五期发表了杜贵晨先生《人类困境的永久象征———〈婴宁〉的文化解读》一文,(以下简称《解读》)观其解读小说文本的“考据”方法,味其以文化精神诠释小说的独特思路,启悟颇多,但又觉得这一《解读》,不仅关乎对一篇小说的理解,而且投射着当今小说文化研究中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不同思考以供商榷。《解读》一文最核心的观点是:“婴”与“撄宁”,出自《庄子·大宗师》,《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这确实是“近三百年来未见有揭出者”的创见。但是结论还不能令人诚服。因为,《婴宁》…  相似文献   

15.
一何为“先蜂”现象 章回小说文体形成之初,便出现数部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又开启各自之类型,《三国志演义》开历史演义类小说之先河,《水浒传》开英雄传奇类小说之先河,《西游记》开神魔历险类小说之先河。不仅开风气之先,它们还各自代表着该类型小说的最高艺术水平,就如孤峰突起,前后难觅比肩之作。这种“先峰”现象,与文学史发展规律不符。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面而言,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  相似文献   

17.
诉诉,古文字作①,《说文》:‘法也。”也写作“搜”,特指把委曲告诉别人,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授于王”;也指一般的告诉、诉说,例如《琵琶行》中的“似诉平生不得志”句。现代汉语中一般地讲来。“告”与“诉”都有把事情、原委、情况等陈述给别人的意思。然而“告状”不能说成“诉状”,而“诉讼”也不能说成“告讼”。lh,古文字作②,《说文》解释为“客也”。《段注》:“此与欠部欣者义皆同”,即“:斤”是“欣”的异体字。《说文》:‘锨,笑喜也。”打心眼里高兴而面露喜色叫‘掀”。后来,“…  相似文献   

18.
汉代传《诗》者有今古文之分,至郑玄集其大成;宋代说《诗》者又有“攻《序》”与“尊《序》”之争,至朱熹集其大成。他们虽然都是以所谓“经学态度”去注释研究《诗经》的,但二者之间的对立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那么,这两个各自统一过一个时代而又互相对立的《诗》学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差异呢?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曾以“汉儒重训诂,宋儒重义理”为说,而视汉学为“章句之学”,宋学为“义理之学”,谓“章句训诂不能尽餍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云云(《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以此泛泛地概括汉宋学术之异虽然也来为不可,但如径谓此即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异,则大不然。其不然之辨有二:  相似文献   

19.
忠奸斗争,是中国古代忠臣义士与权奸邪佞区别对应的重要伦理尺度.《说岳全传》和《杨家府演义》两部英雄传奇小说集中地反映了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原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武装冲突时,汉民族中的爱国忠臣和叛国奸臣之间为国家兴亡、百姓安危而产生的剑拔弩张的抗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演义?演义与小说有什么关系?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中,这个看似已经明确的问题,近年以来,因历史知识普及读物(如《五千年演义》之类)冠以“演义”之名而走俏,它开始被一些人怀疑了。一篇题名为《“历史演义”与“历史小说”——从<五千年演义>的畅销谈起》的文章认为: 历史演义被划归小说之列,不知始于何时。至于按时下流行的观念,它已经成为某种小说的代名词——包括近年出版的《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均作如是观。其实这种观念未必准确,也未必符合“演义”二字的初衷。……从元人平话的崇尚夸张,到罗贯中的“七分实事”;从章学诚的否定“虚实错杂”,到蔡东藩的“无一事无来历”;古代演义中虚实关系争论和发展的趋势,大致是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