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小之 《职业圈》2012,(27):116-116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日益活跃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但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企业并购在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机遇与风险并存。这就是企业并购的特点所在。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是否能够并购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就开始走向国际实施跨国并购,但相对于拥有并购"专利"的发达国家企业而言,我们才刚刚起步.在跨国并购历程中,中国企业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但也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和风险.文章就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随着外部宏观环境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严控,房地产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急需转型升级发展。在此背景下,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不断探索自己的行业边界,对自身同行业或周边相关行业进行收并购,通过股权的收并购来完成自身的整合和规模壮大,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价值。然而股权转让过程中会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有必要对其进行约束。基于此,文章站在财务视角上针对房地产企业股权收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展开探究,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完善收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更好地推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协同作用的实现需要对并购双方企业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企业并购中隐性知识整合内涵的阐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整合平台基础、文化、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构建整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实体日益壮大,开始将经济发展的目光聚焦于国际化,部分企业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在结合自身优势及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开始面向国际发展并购经营模式,以此扩大自身的原有经营范畴,提升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跨国并购工作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文章研究中选择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这一内容展开深入性的分析,识别风险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希冀借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企业并购中可能导致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心理契约的两个指标来评价-粘度和一致性的因素出发,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中员工心理契约重构模型,以使员工心理契约重构,最终实现企业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7.
栾双杰 《职业圈》2012,(9):138-139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的世界性趋势。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说过。“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并购后。并未能取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究其原因,没有充分估计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是导致兼并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并购企业之间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并购重组的全局,而且对重组后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并购的方式作为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企业并购整合中真正难而且影响重大的是组织和人力资源(包括文化)的整合,而这里面最“软”最难又最可能产生长远影响的,正是企业文化整合.经济学者StevenRhinesmllin认为:“组织变革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文化能被人们自由接受”.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趋势下,跨国公司为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也越来越深地卷入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是我国加快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形式和强大动力,是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跨国经营主体的逐步形成和通信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也为实施跨国并购创造了条件和环境。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对跨国并购的理解、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企业对国际化战略的选择也缺乏充分的准备。中国企业面临的各种宏、微观因素都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跨国并购理论,分析跨国并购的发展和现状,对指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参与世界竞争,以及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剩余3531字)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价值.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企业并购后整合难,但最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整合,所以研究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整合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杨国青 《职业圈》2013,(8):63-63,66
一、IT整合也能左右企业国际并购的成败?谈到并购。特别是国际并购。大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双方财务业务和流程的整合及其风险。殊不知IT整合也常常能左右并购的成败。2006年12月10日。明基董事长李煜耀对外承认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失败。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IT整合过程中的沟通滞后。IT的整合速度太慢,整合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声音.导致沟通滞后严重,往往一两个月之后才发现问题所在。这些问题使得研发、生产中的信息孤岛情况严重,最终导致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比较慢,丧失了第一时间上市的最佳时机。二、有效的IT整合是整合成功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并购是企业整合有效资源、快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医药企业问的并购重组规模不断扩大,收购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国有医药企业在很多并购中充当了先驱者、先行者的角色。然而调查却发现,在这众多的并购案例中,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乏其数,探究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并购后文化融合的成功与失败。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后的文化冲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国有医药企业并购后的文化融合策略,以期对企业并购成功率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经济情势的变化,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竞争能力,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许多并购案例的分析却看出,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表明,四分之三的企业并购后完全失败,毕马威、埃森哲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有一半的企业生产率下降,并购后的三年时间里会有六成多的企业出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14.
马耀东 《职业圈》2011,(21):84-85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经济情势的变化,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竞争能力,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许多并购案例的分析却看出,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表明,四分之三的企业并购后完全失败,毕马威、埃森哲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有一半的企业生产率下降,并购后的三年时间里会有六成多的企业出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李璐  侯春晓 《职业圈》2007,(23):22-23
文章通过研究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市场现状,并结合外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最终提出要正视外资并购,通过适当并购来利用外资,进而发展自主品牌企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购重组,就是公司通过收买其它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股份,取得对这家企业控制权,并对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的产权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7.
陈知丹  赵璐  杨天英 《职业圈》2011,(32):139-140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第一,海外并购数量增加,金额增大。据彭博资讯数据,中国企业2011年的海外并购交易规模占总体交易规模的比重达58.06%,交易数量为1194笔,金额合计917.4亿美元,而2010年海外并购仅占总体并购规模的53.63%。  相似文献   

18.
吴辉 《职业圈》2014,(24):97-98
企业涉税风险是当今企业在经营中必然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完善的涉税风险管理,会使企业规避风险、谋求效益;否则,企业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名誉上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企业正常运营。那么企业的涉税风险有哪些?其内、外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怎样降低和规避涉税风险、加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与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实例加以阐述、说明,最终探讨企业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把握涉税风险,以求企业“涉税成本的最小化”及“涉税效益最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文化整合与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关系、模式选择、文化整合的流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文化整合与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关系、模式选择、文化整合的流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