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  相似文献   

2.
有个渔人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  相似文献   

3.
临近春节,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小强依然在幼儿园的寒假班里呆着,因为爸爸和妈妈离了婚,妈妈工作很忙,没人来照管他。 农历十二月廿八是幼儿园寒假班的最后一天,我正在家中,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王老师,不好了,小强不见了,他妈妈正在幼儿园大吵呢。”我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向幼儿园飞奔。还没到幼儿园,就听见小强的妈妈大叫:“你们还我儿子,找不到儿子今天我就死在这儿……”我赶紧找到值班老师询问情况。原来,吃罢中饭,孩子们正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渔夫,打鱼的功夫非常好,村里人都把他叫做“渔王”。渔王老了,他把打鱼的功夫全部教给了儿子后,就开始让儿子出海了。满以为青出于蓝会胜于蓝,哪知儿子却渔技平平。老渔王大惑不解。还是村里人点破他:“你这一身功夫,是自己风里来浪里去练出来的,应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而你儿子的功夫却是现成得来的,不免空洞虚浮。”老渔王这才似有所悟。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0,(1):95-95
那天,我和儿子上街买东西,回来的时候.东西掉到了地上,我就叫儿子帮我捡起来。他很听话,立刻帮我捡了起来。我马上对他说“Thank you。”儿子愣了下,然后说:“5Q。”  相似文献   

6.
事实表明,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跑来问他借,他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事实上,像这一类“看人行事”的世故作法,在儿子身上已经屡见不鲜。今年春节期间,一位多年不见的  相似文献   

7.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 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 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  相似文献   

8.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  相似文献   

9.
任娜 《家长》2009,(4):16-17
儿子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较大,我怕儿子营养跟不上,影响身体发育,便报名参加烹饪培训班,立意要给儿子提供最佳饮食。可是,我精心烹调的饭菜常常遭到儿子的批评。每次吃饭,他都学《美食总动员》中那个美食家的样子,对所有的菜“评论”一番:明明是咸淡适中,他却嫌这个盐少了那个盐多了;明明是才买的新鲜鱼肉,他总疑心是死鱼陈肉,并有本事吃出“异味”来。儿子总是“教育”我:“你看电影《美食总动员》中的那个雷米,他做的饭菜才好呢,色香味俱全。妈妈,你要向他学习啊。”  相似文献   

10.
有个渔夫,由于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3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因此,他经常向人诉说,真不明白,我从儿子们懂事时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大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还教他们如何去识海潮、辨鱼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这位渔夫的渔技固然是一流的,平时教自己的儿子也是真心实意的,然而效果却不佳。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没有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去独…  相似文献   

11.
儿子升入高中的第三天,回到家中告诉我“我们班新来了一个插班生,住在咱们家前面的小区,我们俩放学可以一起走。”“好哇!”放学路上有个同伴,一直是我们所希望的。儿子又有些神秘地对我说“他是个富哥。”看我不明白,儿子详细地告诉我:“他家是大款,他妈妈是经理,爸爸是老板,他舅舅、叔叔都在他爸爸的厂里干活。”这让我有些意外,虽然如今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但我们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一个富翁相处,他肯定会对儿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愣”孩儿     
我上了车,刚坐稳。忽听有人叫我的名字:“老刘,刘殿学!”谁在叫我?站起来,一眼看见王旭酋,手里拽着小儿子,用力向我这儿挤。王旭酋是我中学同学,都好几年不见面了。我忙上前接过他手里的东西,拉过他的小儿子。问他们去哪,他说去西安。我又故意瞅瞅王旭酋的小儿子,问:“你去哪儿?”男孩儿不说话。王旭酋马上说:“这狗日的,愣种,见了人也不说话。都快六岁了。”他对他小儿子嚷道:“叫,叫叔叔!”男孩儿看了看我,没有出声。大概他认为是因为自己才被爸爸骂成愣种的,所以就不理我们,自个儿趴到窗口看远处的天山。王旭酋觉得没有面子,说这孩子简直…  相似文献   

13.
陈晓农 《生活教育》2012,(13):78-80
刘兵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市里一家银行工作。在前不久的一次聚会上,喝了点酒的刘兵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他和儿子之间的问题。刘兵说,儿子今年15岁了,念初三,平时在家里和他的关系很紧张。他也知道儿子正处在青春期,想和儿子做朋友,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可儿子就是不买账。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可父子间却越来越疏远。现在,儿子连话都不愿意跟他说了。“唉!这小子都这么大了,一点儿也不懂事,有时候我真想狠狠揍他一顿……”刘兵显得十分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14.
一岁半的儿子想喝水,他伸直了手臂还够不着桌上的杯子,便说:“妈妈,你给常问拿。”我想了想说:“你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拿到杯子呢?”儿子略一思索,立即搬来他的小椅子。踩着椅子,儿子拿到了杯子,喝上水啦!儿子笑了,我忙给他鼓掌。对于一岁半的儿子来说,这是一个胜利,他的脸上充满成功的喜悦,并从此经常利用小椅子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儿子想戴上帽子下楼去玩,但帽子挂得很高,儿子踏在小椅子上依然够不着。儿子求助于我,我说:“你自己拿吧。”他四下里看了看,发现旁边的鸡毛掸。儿  相似文献   

15.
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渔王”的儿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吵着要我给他买书。儿子喜欢读书,这是好事,我很高兴。于是,利用星期天,我骑车带着儿子去了县新华书店。书店里书海茫茫,买什么书呢?我想,一些大作家、成功人士从小大多是从文学读物启蒙的。于是我凭着经验,专拣文学一类的书籍买,可他眨巴着眼,摇摇头:“不要!”我又把科普类的书籍向他介绍,他似听非听,也不想买。我又给他买儿童数学英语什么的,他还是两个字:不要。这下我可有点急了,  相似文献   

17.
心情故事安琪:你好,天有不测风云,我有安琪小语,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没人开导和帮助我了。好吧,言归正传。坐在我后面的男生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据说是位“官少爷”。他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从不顾别人的感受。尽管我很想与他“和平共处”,而不愿过分去计较他的缺点,但我的忍耐毕竟有限,因此坐在前面的我就时不时要与他发生口角。每次一起冲突,他总是强词夺理、凶神恶煞,而且出口成“脏”,不堪入耳。我简直受不了,他的脸皮厚如烧砖,倒是我的脸却总是红红的。每次争吵我都只能以失败和沉默告终。我很想与人换个座位,…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是儿子的五岁生日。傍晚,正当我们要点生日蜡烛的时候,传达室师傅来叫:“倪(?)(?),有电话!”儿子的电话!我和爱人都一愣,儿子才五岁,从来没有人给他打电话,这是……儿子已蹦跳着接电话去了。过了大约五分钟,儿子兴奋地跑回来,老远就喊:“爸爸,是幼儿园王老师打来的电话。她祝我生日快乐!”看着儿子兴奋得发红的脸,我和爱人都觉得:当他接过爸爸给他买的生日蛋糕,接过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时,都没有王老师这个电话这样使他高兴。老师的一声祝福,在孩子心中唤起了无限美好的情感。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王老师是怎么知道我儿子的生日的。也许是以前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了解到的;也许是从家园联系册上看到的;也许是……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老师记得自己班上幼儿的生日,并在这个星期天特意打电话向孩子祝福。  相似文献   

19.
早操一结束,刘峥峥就跑到办公室,“老师,您应该向我道歉。”王老师懵了,其他老师也格外诧异。他继续质问:“跑操时你为啥只批评我呢?”“你跑偏了呀。”“我跟着孙小星,跑偏了也因为他,怎么不批评他?”“你既然知道他跑偏了,为什么还跟着?”王老师提高了嗓门,刘峥峥声音也更大了,“老师,你偏心!”此时,上课铃声恰巧响了。王老师赶紧说:“你先回去吧,别耽误上课。”刘峥峥忿忿而去。该不该道歉呢?王老师十分纠结。一连几天,刘峥峥的表现越来越糟,开始有抵触情绪。他是一个边缘生,老师们在他身上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可不能因为这件小事而让老师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刘峥峥固然有错,但也不能弃之不管啊,思虑再三,王老师决定主动“转个弯”--她先在办公室里诚恳地向他道歉,请求谅解;又在班会上说明事件的原委,诚恳表达歉意,感谢他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看着刘峥峥给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相似文献   

20.
儿子刚从单位的托儿所转入正规的幼儿园,老师就向我反映:“你的儿子金口难开,整天不讲一句话。他在家的时候是否也这样?”我愣住了。平时,儿子天真活泼,聪明好学,与爸爸、妈妈打成一片,像好朋友一般,怎么会是“金口难开”? 我想,这可能与环境的变迁有关吧。儿子从1岁半开始入托儿所生活,他已习惯和熟悉了托儿所的一切。现在,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小的心灵无所适从,这应该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