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符合新课程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与我校原有教学模式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先学"是学生在老师教之前先按老师的自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当堂训练,事实上是需要学生当堂完成老师根据课堂上所学的一些知识给出的一些练习,或者说是作业。这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的一种再次的复习巩固,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当学生完成这些布置的任务以后,老师可以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的结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堂训练的最终表现情况,就作业的正确率上面.  相似文献   

3.
正一堂缺少必要的当堂训练的复习课,无论老师课前准备得多么精心,课堂上选择讲解的知识点多么重要、多么具有典型性,只凭语文老师一讲到底,老师付出巨大努力所得到的回报势必大打折扣。如果从高考对学科的要求来看,当堂训练对于语文的重要性远大于其他学科。众所周知,高考语文除了考查学生对于高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当堂训练则是提高这一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当堂训练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理工科院校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尤其是《大学核心英语读写教程》在教材内容设置上都注重了阅读这一能力的训练。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一个与教材这一初衷相一致、相配套的预习方法,致使编者好心编辑的阅读文章和阅读训练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人们普遍认为,阅读训练要当堂发阅读资料,当堂测试和核对答案,然后当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讲解阅读技巧,无疑,这种训练是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2010年3月18日10时05分地点:江苏丰县华山初级中学多媒体教室铃声骤响,全体同学起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响彻整个教室的并非寻常话语,而是歌——老师好……老师好……老师好!——敬语为词,旋律配之,音乐课就此开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钢琴伴奏声中,《乡间的小路》,这首在海峡两岸、华人世界飘荡了30余年的经典佳作再次将清丽的乡野呈现眼前。  相似文献   

6.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新读写》2009,(7):13-14
《昆明的雨》,作者不直接写雨,而是写昆明雨季中的茵子、杨梅、缅桂花,看似与雨无关,实是以此作衬托,更充分地写昆明的雨;《秋雨》,作者用大量比喻、象征,诗化了秋雨;《雨之歌》,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唱出了雨之歌……三篇佳作手法不一样,但都把雨写得饱满、切实而形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个具体课例研究如何有效、高效地落实朗读训练.以汤老师执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说明要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的引导必须到位;以卜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说明要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的追问必须适时;以袁老师执教的《兵车行》为例,说明要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的点拨必须精当.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厦门教育学院沈世豪教授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散文《太阳之歌》已于近日出版 ,该书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并通过了今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初选。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 ,作者选取了党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片段 ,以蘸满激情的散文笔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 ,审视和拷问历史 ,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跌宕多姿的历史画卷。《太阳之歌》将散文体裁与党史写作相结合 ,是一部文史结合的佳作。本期推出《太阳之歌》专辑 ,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点评《陋室铭》的课堂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了“洋思”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应用价值,指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凸现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当堂训练主线作用的课堂教学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三年多以来,我校强力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10月23日,我代表新疆兵团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评比",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幸获得"全国说课比赛二等奖"。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要想在"当堂训练"环节操作得法,必须明确当堂训练的意义,完善当堂训练的流程。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82年,我校抓当堂完成作业,强调教师精讲,迈出了课改第一步;1994年《江苏教育报》发表《洋思之路》肯定我校课堂教学的高效、平实;1996年,初步形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1999年11月,省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推广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我校又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求真务实,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迈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步。《中国教育报》曾以《走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前列》为题作整版报道,2005年《中国教育报》再次连续系列报道《“洋思现象”解读》;《教育研究》杂志发表《实施…  相似文献   

13.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就听到老师说“当堂写,当堂交”。六十年过去,中小学作文依旧强调“当堂写,当堂交”,甚至还有“当堂教,当堂写,当堂讲评”的公开课,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很难想象。中学的小作文给15分钟,要求学生写二三百字,大作文一节课40或45分钟,要求“不少于800字”,当堂写好,交给老师批改,仿佛从来如此,便成了规矩,不能动的。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否保持这样的能力与习惯?如果没有,当年何以那样“从难从严”训练?为什么作文一定要“当堂写、当堂交”?  相似文献   

14.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为我们贡献出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书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  相似文献   

15.
关景双 《教育》2022,(6):14-16
"师之蕴"青年语文教师以于漪老师为榜样. 从2007年4月"青浦讲坛"到9月"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师之蕴"人专注"一辈子学做老师"话题,就"学什么"和"怎样学"集中深入讨论,再读《岁月如歌》,在感受于漪老师飘逸洒脱的风范中,解读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心路历程;在深度的对话和思考中,求索求美求真的为人师的真...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教学随笔》2014,(10):20112+112
面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流程中的弊端,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式施行了教学建设和课堂实践。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来课堂教学中运用此类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的几方面问题:教学的择优内涵需合适;自学引导需十分明确;老师的教导学习需起到承接的重点作用;当堂训练内涵的建设需丰富多姿和有主次性。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相似文献   

18.
速览     
《教育》2011,(34)
当堂检测不可取《人民教育》2011年第20期发表孙小冬的文章指出,在当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无不把当堂检测当作一个法宝,把它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的确,从应试的角度看,当堂检测是必要且有效的。因为通过当堂检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些模糊,哪些还完全不懂,继而进行相应的训练,以便让百分之百的学生百分百地掌握。这样,获得高分就不成问题了。但是笔者不禁要问,教学就是训练  相似文献   

19.
“捣衣”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李白诗《子夜吴双·秋凤》中的名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到捣衣或捣练,以及用于捣衣的杉和杆,特别是写到砧上搞农声的名篇佳作,为数不算少。这类名篇佳作大都是描写夫妇或情人相思相化之情的,是描写妇女罹思念征戍边塞的丈夫之情。除了李白的《子夜吴敬·秋歌》之外,比较著名的如北宋温子升的《捣衣诗》、唐代杜甫的五律《捣衣》、北来贺铸依词牌本义写的《古捣练子》组词《现有五首》等,都是描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的作品。虽然,涉及搞衣的诗词,未必都涉及征成之事,但…  相似文献   

20.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本分析人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