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恶”城市而“好”乡村,“憎”知识分子而“爱”抹布阶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者真诚地怀恋故乡那“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严肃地嘲讽“场面上人”那被所谓的思想观念扭曲的人性,这代表着作者心目中理想人生的两个支柱。二者统一的契合点,便是沈从文对美、对生命、对理想人生形式的呼唤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研究沈从文小说的一把钥匙,沈从文小说的创作有中西生命文化的因子,同时,沈从文“地域”、“文化”的边缘身份也使他的作品与乡土的“生命”结缘。他的生命思维模式是,采取社会进程向后看, 把目光投注于“过去”(人类的童年),歌颂这种“人类的童年”的原始本真生命,生命道德提升向上、向前看的特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人生经历中的漂泊经历规范着沈从文生命中的漂泊体验必然凝结为对生命自由和生命意义永恒的追求,幻化的沈从文的创作中具体体现为浓郁的乡情乡愁和人生飘忽、生命脆薄的感慨,精神漂泊的痛苦使沈从文在追求现实生命自由的理想的幻灭中走向对纯抽象的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和张承志都以他们自然之子的视角,怀着对乡土、对生命的眷恋向我们演了了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田园牧歌,这牧歌也交织着人生和命运的“常”与“变”,在时间的循环里,命运的悲凉也在上演,但对于生命的凝视和崇拜却冲淡了这忧伤的气息,爱的温馨弥漫其间。  相似文献   

6.
李佳 《现代语文》2009,(8):99-100
沈从文把“生命”作为人生世界的核心,信仰生命、探索生命是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为此沈从丈对生命的不同形式进行探寻,从而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把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按原始自由的生命形态、自在蒙昧的生命形态、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进行分类,并对其生命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中,沈从文一直是标新立异的代表,他的全部小说浸透着作者对生命的讴歌,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闪现着对于"理想生命形式"的探索.文章从沈从文的<边城>入手,讨论作者对于"理想生命形式"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所致力建构的理想生命,是在"生活--生命"这一构图中呈现的.对这一理想生命的探索,则主要体现对"美与爱"、生命与自然等抽象观念的建构上.四十年代沈从文的生命观,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他独具眼光地意识到人类目前的生存困境,并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大都围绕“生命”二字展开,其艺术的全部归宿,就是探索和表现各种生命形式,用笔捕捉它们的光影。在小说《边城》中,作者由“自在”到“自为”的各种生命形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传达出沈从文最终以期重振民族精神和人生信仰的生命理想,但由于作者本身避开了时代发展中的政治选择,而是采用抒写理想人生的方式进行内心的救赎,从根本上脱离了历史情境与时代变迁的整体把握,造成了作品中人物的幽暗困境与自身的现实局限。  相似文献   

10.
“性”,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学界大都关注沈从文的“从文”的一面,而忽略其“尚武”暴力的一面.事实上,军人家世、苗乡风俗、军旅生涯等导致了沈从文笔下暴力—生命力的奇特形态与独异观念.从整体而言,沈从文并不是简单的叙述某种暴力行为,而是将其纳入到“生命”的理性思考,并从中挖掘出生命的强悍、雄武、健康与高尚,展现湘西精壮汉子的“血性”“烈性”与“野性”,并将暴力使生命力更加强悍,生命力因暴力而有价值的生命奇观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人种的双重弱化,沈从文不得不进行暴力—生命力的双重“留种”,渴望以“雄强的人生观”建设国家.故此,沈从文小说的“暴力—生命叙事”同样没有摆脱民族振兴的话语环境,与“尚武尚力”兴国的民族理想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大部分作品突出表现的是一种对理想生命形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美好愿望,然而其理想人物的命运却在现实种种隐形力量的夹缝中夭折。这是其理想与现实人生反差的真实写照,也是其追寻牧歌式生命形式失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主要有《水云》、《烛虚》、《黑魇》等集子,这些散文具有显著的哲理思辨性,集中体现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精神探索、人生思考以及"美在生命"的美学观点。这些散文不但不同于他在此前的创作,显示出思想和风格的独特性,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很“复杂”的作家,这与他极富魅力的孤独感有关。沈从文孤独感的生成源于他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奇特的人生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由孤独外化出的怀疑与否定精神左右了他一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创作,在三十年代文坛独具特色。他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超然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由飘逸的美学理想正是庄子人生哲学的诗意显现。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在滇八年,家国和个人巨大的变动使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对生命的思考,这些抽象又具象的存在,成为他40年代小说、散文创作的"新变",本文立足沈从文在昆明八年的写作,并以未完成的中篇《断虹》为例,探讨小说中的云南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沈从文创作风格的影响,而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留下的独特样式。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