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毛泽东本人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他的理想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而且使社会主义带上了很多主观和空想色彩.其实践中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也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从"五七指示"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毛泽东在阐述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时,表现出某些空想成分的,主要有三次。其中,“五七指示”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带有某些空想成分的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社会主义模式出现空想成分的原因有: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某些论述作了教条的或错误的理解;把战争年代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绝对化和神圣化;西方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上农民平均主义的影响;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盲目推动。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论断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成为学术理论界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不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主要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整体性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致性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总结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理论内容”方面,更表现在“方法论”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历史他因论”和“历史外因论”性质,是其之所以带有“空想”性质的方法论根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其在方法论上具有“历史自因论”和“历史内因论”的性质是分不开的。深入把握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对于思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对"空想论"的批判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教学与研究》2001,3(3):43-48
建国前夕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使党获得了对社会主义若干基本点的初步认识;"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越阶段的"空想论"的批判,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党的十三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三次批判的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坚持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毛泽东借鉴苏联的经验,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等一系列独创性见解;另一方面,也出现失误,犯了"左"的错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阐述阶级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把共产主义价值观奠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 ,把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也反映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近代三大社会主义空想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异同产生的原因,揭示出三大社会主义空想爱国、民主、改革和进步的主旋律,以及三者之间继承、扬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意味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列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从科学预见变为客观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众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响往。但是“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而是充满崎岖坎坷。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有必要对历史深刻反思。其中重要问题之一是: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空想?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过许多论点和命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所谓"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论,其代表人物是布洛赫和马尔库塞.他们所提出的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从科学到乌托邦,就是说要颠倒马克思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命题,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它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命题.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150多年中,社会主义实践的历程表明,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只能是从空想到科学,而绝不是从科学到乌托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告诉人们,在当代,振兴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在于要改弦更张,使社会主义从科学倒退到空想,而是要更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践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工农政府;同时,列宁又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从来不陷于空想,他总是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大胆的探索.特别是他大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利·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代表性.他围绕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观点、看法,并付诸实践--成立了法郎吉社区.虽然今天看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并且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是,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它所产生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就拟从这种背景上的差异性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思潮,或以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没有担任总书记这个职务为由,否认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或以"抢救失足者运动"的错误,否定延安整风;或以质疑三大改造,否认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或以"有两个毛泽东"的观点,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笔者针对上述四种观点,分析了毛泽东在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转折关头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出场逻辑,它源于哲学意义上的革命性批判,成于对现代性及其趋势的理论阐释,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并实现了对它的实践性超越,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小康社会建设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面对社会上质疑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声音。恩格斯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路的考察,完整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核。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科学性”是克服“空想性”的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与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所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展示,又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现实揭露。厘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而且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纵观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探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正确解释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及其历史价值,从十月革命探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阐述阶级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体现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共产主义价值观奠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把唯物史马一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也反映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