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21年以来,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的福利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的变迁:零福利与供给制的特殊时期、低工资高福利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计划福利制度变革期、福利制度市场化变革的经济转型期和福利组合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深化期.  相似文献   

2.
清朝年间,凭平均分配制度为原则的鄂伦春原始氏族福利制度渐渐衰微,但免征贡赋、贡貂赏赐制及军人福利、教育福利、灾难救济却开始施行,这些都是政府福利制度.这标志着鄂伦春氏族福利制度的解体和清政府直接管理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刊已经指出,人们看不起病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来的“医疗福利制度改革”,使得大量城镇人口的福利保障水平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保障,而农民和新市民也享受不到国家医疗福利。  相似文献   

4.
彭玉峰 《大观周刊》2011,(34):36-36
福利三角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整体福利来源于家庭、市场和国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家庭、市场和国家的保障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个体化进程的深入使得个体从传统社会中的家庭、市场和国家的福利保障中脱离出来,缺乏保障的个体最终仍需依靠制度来获得安全感,作为最大的资源占有者,国家理应在福利提供中负担起最重要的责任,建立更有效的福利制度以应对现代社会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2013,(5):45-45
中国古代编辑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上古至商)、形成时期(殷至春秋)、发展时期(战国至隋)、繁荣时期(唐至清)。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编辑出版史划分为九个时期:萌芽时期(上古至西周)、草创时期(春秋战国)、奠基时期(秦汉)、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隋唐五代)、壮大时期(宋辽金元)、兴盛时期(明及清前期)、变革时期(清后期)、斗争时期(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冯岩 《兰台世界》2013,(19):142-143
<正>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我国文书档案工作从创立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的文书档案工作经过六朝变革与发展之后,已显得相当成熟,但由于受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严重影响,档案事业举步维艰,缓慢前行,可以说文书档案工作几经浮沉,但是在我国文书档案史上却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关键的阶段,具  相似文献   

8.
毕翔  唐存琛 《图书馆》2020,(2):68-74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从潜伏期到平静期造成了远超事件本身的衍生效应。在事件趋于消散后的一段周期内,舆情仍对社会产生影响、构成风险。文章基于风险社会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后舆情时期的事件与公众态度趋向、社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政务舆情事件例证政府行为变革的模式,论证了在后舆情时期应对社会风险做出的组织与管理改良、制度与决策调整等方面行为的必要性及其可引导并控制舆情反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昊 《湖北档案》2011,(3):11-13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巨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是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取向多元等各种矛盾的凸现期,是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尽管各国、各民族转型的具体方式不一.  相似文献   

10.
西诗汉译为五四时期的思想变革和社会转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研究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艺思想提供了绝佳素材。本文从探讨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和社会背景入手,旨在研究西诗汉译编辑出版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25年8月下旬,两路工人发动了一场以增加薪酬福利为目的,以和平谈判为手段的加薪运动。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场加薪运动最终失败。但是,1925年两路工人加薪运动却促使两路领导者开始逐步修正旧有的薪酬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变革时期档案学研究边界的适度拓展 周毅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4期撰文,对档案学研究边界为什么需要拓展,以及在研究边界拓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群众路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内涵、逻辑、演进等本质问题的讨论,行文大同小异,缺少创新性,但为其他相关“群众路线”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将从延安时期的文化角度切入,探析文化界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以及文化界这种变革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群众路线”以及延安当时的文化氛围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未来数年,将是国家福利再造的关键时期。决策层已经提出和谐社会纲领,并着手对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国家福利制度进行第三次改革。 但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政府、学界及民众.都需要汲取历史教训,对原则及方向深思熟虑,做出明智的公共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认为林彪最厉害之处是“谋定而后动” 提起黄埔岛,蒋介石就眉飞色舞,那是他一生事业之发祥地。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黄埔军校共毕业23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5期。  相似文献   

16.
近日,长安区教师王同锁向陕西省档案馆捐赠114件清代时期契约、诉状、民风民俗档案,上起乾隆17年(1753年)至民国21年(1932年),最早的档案距今已有260年。按时间划分乾隆时期10件、嘉庆时期4件、道光时期4件、咸丰时期3、同治时期2件、光绪时期41件、民国时期2件、年代不详48件。  相似文献   

17.
清末到五四时期国内外的各种政治、文化和文学派别,出于不同的目的,主要通过纸媒描绘与书写了正面的与负面的两大类中国形象,并传播和扩散开来.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剧烈的时代,这些中国国家形象的书写与传播构成了中国语境的一部分,并极大影响了社会与文化的变革,从总体上激发了民族国家关怀和以救亡与启蒙为表征的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许伟 《大观周刊》2011,(52):229-229
晚睛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由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废科举,兴学堂”就是变革的一大标志,宣告古代教育的终结和近代教育的兴起。民国年间的教育,承先启后,其间的发展演变值得认真研究。民国时期的贵州教育,不仅具有时代演变的特征,而且因为贵州政治、经济、社会诸种原因而呈现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与改革的时期,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变革与改革,也给档案部门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人们心理上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及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湖南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龚笃清撰著的《明代八股文史》,2015年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用于科举取士、有着特殊规范的一种解经专用文体,在明清科举制度中起着"灵魂"作用。该书考察八股文的发展规律,将明代八股文的发展演变分为七个时期表述,依次是洪武:为科举选才而创制八股文;从建文到天顺:明经义向八股文演进的时期;成化与弘治:八股文的成熟期;正德到嘉靖:明代八股文的繁盛时期归有光;隆庆和万历:明代八股文的变革期;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