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衔接技术是铅球技术的重要环节,是连接滑步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正确掌握这一项技术是完整推铅球技术的核心。衔接技术又叫过渡步技术,近几年来,对优秀运动员推铅球的衔接技术已有很多分析。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衔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阐明衔接技术的要领以及衔接技术与滑步技术、预行速度、重心移动轨迹等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使整体技术更加符合运动技术原理,以提高运动员的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推铅球动作的高速度,分别对滑步和最后用力动作提出主要技术要求,并指出,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应该是放松自然、连贯流畅、衔接紧密而用力结构简单、实用,充分发挥技术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中华武术》2008,(12):16-16
背向式滑步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鉴于铅球技术复杂难掌握,如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是田径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滑步与最后用力相结合的衔接技术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旨在寻求推铅球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铅球技术包括滑步和最后用力两个技术部分,这两个技术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完整技术体系。衔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铅球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推铅球技术中只有在做好衔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滑步所创造的预先速度过渡到最后用力中去和用力之前是否保证最有力的姿势,其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衔  相似文献   

6.
对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完整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阶段起着承上(滑步)启下(最后用力)的作用。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分析得出,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一个衔接连贯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动作节奏过慢或过快都将影响铅球最后用力动作,影响滑步阶段所获得的初速度。正确的动作节奏应是在保证形成最佳用力的条件下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7.
对铅球技术中滑步最后用力衔接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铅球技术包括滑步和最后用力两个技术部分,这两个技术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完整技术体系。衔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铅球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推铅球技术中只有在做好衔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滑步所创造的预先速度过渡到最后用力中去和用力之前是否保证最有力的姿势,  相似文献   

8.
投掷项目     
G824.119 20011264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教法探讨〔刊,中,I〕/罗勇//贵州体育科技.-2000(2).-33-34(SML)铅球//滑步//最后用力//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上流行背向滑步、短长节奏和背向旋转三种推铅球技术。而我国主要普及的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本文将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例,从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组成入手,通过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分析,来讨论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隋新梅 《体育科研》2012,33(3):82-84,95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方法,对张峻的旋转推铅球技术中过渡阶段的身体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进行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在不同的时空中张峻各主要环节的角度变化,对其技术进行有效地诊断。张峻推铅球技术的过渡阶段中,投掷成绩在19 m以上时的肩髋夹角都在50°以上,且肩髋夹角与投掷成绩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铅球成绩的提高,左肩角逐渐减小,右肩角变化不大,左髋角度逐渐加大,右髋角的变化不太明显,左膝角度有所增大,而右膝角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对举重上挺技术进行研究,认为北京体育大学举重运动员上挺技术动作不规范是导致上挺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上挺技术训练的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定进入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于少年投掷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技术较复杂而又难以掌握的投掷技术。传统的推铅球技术教学,动作过程较长,不利于少年选手的重心稳定和集中注意力。为此,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铅球有关技术资料的研究,设计了适合少年运动员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这种教法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掌握动作并为进一步向先进投掷技术过渡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斜板练习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安 《体育科技》2002,23(3):29-30
为解决滑步推铅球提高右脚收拉速度以及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 ,运用斜板辅助训练手段 ,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迅速提高铅球成绩 ,对于纠正滑步推铅球易产生的“脱节”错误动作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字模型及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决定铅球飞行远度的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速度角θ,力角α和加速角度α’的力学成因,进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铅球技术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s and movement demonstrations. Initially, we examine existing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hat try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skill acquisition so as to determine implications of these theories for instructional provis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n evaluation of studies in the motor learning literature in which pre-practice information has been manipulated. Explicit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contrasted to implicit and discovery learning methods, and current explan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effec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uch mechanisms as effects-related attentional focus and movement variability. In the final sections, we review data from our own laboratory where pre-practice information has been manipulated during the learning of a novel bimanual coordination task. From these studies, proposals are made to try and explain how pre-practice information works to effect the process of skill acquisition,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and execution of a response and the processing of associated feedback. An important role is given to the existing skills of the learner in understanding the instructions and performing the desired movement. Finally, we suggest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motor skills.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