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西城市间"数字鸿沟"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国内外测度信息化水平和"数字鸿沟"的指标与方法对陕西省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各市之间"数字鸿沟"进行了实证测度.对陕西各市因信息化水平差异引起的"数字鸿沟"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陕西省信息落后城市缩小"数字鸿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我国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文云  李爱勤 《情报科学》2004,22(2):168-171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鸿沟"非常明显.本文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是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悖论"研究及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所引起的变革和转型,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效果则自然而然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生产力悖论"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研究理论之一.文章回顾了"生产力悖论"研究的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国内企业目前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最后,以此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具体情况,探讨了"生产力悖论"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首先,在对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关系深刻理解基础上,给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析论证了"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并阐述了"三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过程;最后,就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晓莎 《科技风》2022,(10):113-115
"高等代数"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基础课,课程具有较为完整的系统结构,侧重理论自身完备性,并且抽象性和逻辑性强.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开展"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工作,需要从高等代数课程本质要求出发,加上信息化教学背景和利用教学软件翻转课堂的理念,本文探究了"高等代数"...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刚 《科研管理》2006,27(1):107-113
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与题研究入手,提出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质量指数、能力指数指标体系,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突破了以往企业信息化测度只重水平而忽视信息化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为"适度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理念贯彻执行、信息化水平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信息化结构的深入诊断和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信息化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定义性解释,结合信息化与信息化要素的阐述,重点论述了信息化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战争,是发现者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是"快吃慢"的战争.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都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常把二者并提为教育训练.当然,教育和训练也有许多不同点,训练趋向于重复化和常规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则偏重于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思考和综合.  相似文献   

9.
定性分析了区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中的各类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测评了发展环境对区域信息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运用回归方程对区域信息化与发展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信息化的进程具有高度的"空间继承性"与"路径依赖性",营造相得益彰的外部环境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外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了要加快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并提出了中国信息化的四个主要领域,即企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国富论》构建了以"经济人"范畴为中心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强调私人利益、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弱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重新解读,正确处理市场、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结构的优化组合,保障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国富论》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是:市场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有效的运行机制,尊重私人利益、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晰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强 《情报科学》2001,19(7):698-701,714
本文探讨了信息经济学和知识经济的有关问题,指出在当前“知识经济热”中的我们容易陷入的误区,对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赵明霏 《未来与发展》2012,35(9):78-82,7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从21世纪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服务业中知识化、专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服务业发展又出现了一次新的转型,即从传统型服务经济向知识密集型服务经济转型.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服务业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宁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5):162-165
[目的/意义]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举办的主题为"信息经济理论创新与中国问题"的2016年度学术年会顺利召开。为了帮助学界了解在本次学术论坛上各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准把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动态,[方法/过程] 本文根据会议主题和分论坛议题及讨论,以"信息经济统计测算与预测研究"、"政府管理的信息经济学研究"、"ICT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4个方面为主题综述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结果/结论] 发现现有研究方法趋向规范化和多元化,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对话,诸多视角极具创新;尚存在"样本选择不全面"、"操作化测量欠准确"等问题,复杂情景下的多视角和多方法的结合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何佳讯 《情报科学》1993,14(5):16-20,46
本文以我国广告业的最新现状为背景,从信息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告活动的关系,并对广告现象与广告活动作了本质分析。本文确立了广告活动的“信息与传播”观,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6.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洪明 《情报科学》2000,18(5):434-436,441
文章论述了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信息经济的提法先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高俊峰  苏丽 《现代情报》2013,33(7):71-74
论述网络经济学中"免费"现象与"免费"理论的成因与条件,在分析当前网络学术信息服务的模式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免费"经济原理的数字学术文献服务策略,探讨商业数据库数字文献资源免费服务的模式,以此保障知识的无摩擦传播。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虹  吕有晨  刘消寒 《情报科学》2004,22(3):261-267
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走向信息化,而信息化又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本文通过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了信息化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机理,论文选择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同期的信息化指数以及我国不同时期的信息化指数,并加以比较分析,进而得出;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要实现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赶超战略,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弘 《科学学研究》2009,27(1):45-51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以取得密集的知识要素并降低知识生产与转化的成本,这种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的经济现象被学者概括为“总部经济”。为了系统准确地理解总部经济,本文从总部经济产生的知识经济背景、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等方面,对“总部经济”进行解读,并重点分析总部经济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