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部分,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依据.湖南省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研学课程开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停留在表面、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文章以湖湘特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根据资源价值分层次、分类别来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具有湖湘特色的研学实践项目,挖掘体验性和探究性强的湖湘特色活动,打造湖南特色研学课...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是:重方案手册编写,轻意识理念更新;重活动形式多样,轻内容动态生成;重学校自主开发,轻协同整体构建.因此,需要树立教师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意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顶层设计、建立"U-S-I"研学旅行合作共同体、构建研学旅行监控反馈机制,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3.
郭欣 《贵州教育》2023,(6):55-57
贵阳市高中学校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对贵阳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突出实践学习、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地方特色资源、探索跨学科综合式研学、建立评价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8]67号),鄞州区被确定为宁波市唯一的浙江省整体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区。继省教育厅实施意见出台后,鄞州区教育局针对目前研学普遍存在的"缺乏核心育人理念""缺乏完整育人机制"的问题,进行高起点规划,精细化部署,着手启动全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相关工作,开发了一批具有鄞州特色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创建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区级研学旅行基地;建立了一套责任清晰、协同配合、管理规范、经费落实、安全保障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激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区域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西部贫困农村的中学却并未受到有效执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家长存在固有教育观念以及区域内部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不足,只有行之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够推进地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本文从研学旅行价值以及现阶段西部贫困农村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着手,针对性地分析了开发和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落实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模型是推动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文章以CIPP模式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为切入点,将CIPP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之中,从课程开发评价、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成效评价方面,构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高中“地貌”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为例,阐述了指标体系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课程化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做好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是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保障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分别就完善研学导师准入机制、保障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经费、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备课、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化、聚焦课程主题、补充式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体现“知识”与“见识”的融合、以研学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实施、生成性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提出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研学旅行课程应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性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研学旅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每位学生安全.全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消除研学隐患,做实安全预案;二是明确研学内涵,避免重"游"轻"学";三是注重个性发展,主题精准设计;四是依托多种资源,提升课程质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及安全保障,需要所有教育同行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已有的研学课程内容和体系,在多元课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并将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课程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基地,因人制宜校本化规划、实施、评价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基地建设采用"自建+共建",规划采用"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双主导+两条线",课程评价采用"三度+五维",从而确保研学旅行的效度,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为实施手段,旨在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开发适合毕节市本土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STEM研学旅行解码生物世界》为例,阐述课程开发过程的融通部分:一是课程的内容融通了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课程的开发和结构设计过程融通了STEAM理念;三是课程的内容设计融通了旅行和研学。文章分析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发展性、促进性和限制性,从课程层面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市月湖小学从构建"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挖掘"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开展"适合学情"的学习方式、开展"研行一体"的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提升素养、全面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域旅游”和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发展,而课程成为制约研学旅行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全域旅游”视野,提出了“全域研学旅行课程”概念,结合东营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优势,着重就东营市全域研学旅行“一三七N”课程体系进行了阐释。该课程有利于破除研学旅行资源条块分割、研学旅行课程混乱无序等弊端,实现研学旅行资源整体优化、整合,满足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和课程选择。  相似文献   

14.
自2012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出台多份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掀起研学旅行研究与实践的热潮,高校、中小学、旅行社等都纷纷参与到研学旅行中。当前,在研学旅行的推广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ADDIE模式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阶段,是课程开发的常用模型,借助ADDIE模型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是推进研学旅行落地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是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路径之一。研学旅行课程化是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常态化开设的实然路经。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条件不足,导致研学旅行难以常态化开设,无法实现其应然目标。为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课程政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构课程体系,开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健全研学旅行评价标准等运行机制,以推进其课程化实施,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开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哈尔滨市25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为例,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研学旅行目标达成效果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精准课程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学校课堂内容衔接、注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研学旅行活动在全国中小学校的开展,研学旅行的信息平台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研学旅行活动要实现课程化的系统开发,与此相对应,学校也应该成为信息平台的开发主体,将平台开发定位于课程信息平台的打造。研学旅行课程信息平台要能够实现前置课程的先导学习,实现前置课程课堂翻转;平台要具有开放空间,实现教师、研学基地、旅行社等主体协同备课;平台必须具备专门的评价模块,建立多元评价入口;平台应实现科技化,从而提高研学对象的可视化效果,增强体验性。  相似文献   

18.
开发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将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纳入学校研学课程体系,是"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推动家乡学子研习边塞诗、实现知行结合的一项有力措施。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追寻古人足迹,饱览河西形胜"特色研学活动,将反映河西走廊边塞风光的历代优秀诗篇的赏析作为研学旅行的推手,游历目的地涉及一带一路河西走廊段重要节点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游学参与者带来了全新的课程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一、研学旅行背景2016年,教育部联合十一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2017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一部门转发了《意见》,并对全省研学旅行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18年4月,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启动仪式在许昌举行,全省18个省辖市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部分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方兴未艾,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旅游领域的广泛关注。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的大省,在研学旅行推行实施上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分析广东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现状与特征,发现其产品开发丰富度不够而产品供给不足、产品多以夏冬令营为主而形式大于内容这两方面,基于现状提出侧重打造研学基地、加快产品开发,培养专业研学课程研发者,以教育部门为主导、深化多方联合,加强推出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四点开发对策,以期促进广东研学旅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