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学红 《广西教育》2014,(38):123-124
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自主复习,将一章书中的各个知识点连起来,形成纵向联系;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横向联系。让学生加深记忆,能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多层次的问题,形成一个立体的数学思维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复习课在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技能积淀等诸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形成认知脉络、构建科学的认知体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数学复习课中要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珠成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更丰富。一、梳理知识要领一节有效的数学复习课,既要让学生掌握本节复习中所蕴含的知识概貌,又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明晰复习脉络,从而把握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抓住锲机,利用有益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良好品质,能够因势利导,辨明问题的本质;对难点要进行深入剖析,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构建意义上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充分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数学思维活动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4.
陈俊华 《考试周刊》2014,(63):64-64
<正>教师要掌握更具创造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教学时保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数学教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规律。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设计有效问题成为教学关键环节。数学有效问题设计的具体措施有:问题设计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的内涵;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构建知识体系;问题设计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维能够在思考中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设计有效问题成为教学关键环节。数学有效问题设计的具体措施有:问题设计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的内涵;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构建知识体系;问题设计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维能够在思考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设计成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探索、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构建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数学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亲身体验过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转化为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1+1=2,那么学生形成的就是间接经验;而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来得出1+1=2,学生获取的就是直接经验,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体验学习.但是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强调的是让学生模仿,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来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这些知识与技能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于是课堂教学就限人反复、机械的训练当中.所以,我们要提倡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而形成知识的构建.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再分层练习巩固,进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学生没有自我思考、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只是在课堂上将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这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一理想状态差之甚远。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孩子们如何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各方面成长;不仅要让他们有用知识解决课堂上问题的能力,还要让他们拥有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兴趣学数学,并把数学学好。  相似文献   

13.
学生知识体系得以建构,能力得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养成,课堂提问是关键。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教师要能把握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基础,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以起到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已有知识、激发创新思维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居高临下,独揽"问"的大权,而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给每位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充分展示自我。  相似文献   

14.
林爱霖 《学周刊C版》2014,(3):133-13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能力。教师要关注生成,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难释疑,在共同发展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感悟本性、叩问本质,让学生了解数学规定性知识的内在道理、内在意义和内在尺度。在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掌握研究数学的方法,形成研究数学规定性知识的策略。只有对数学规定性知识进行解构,探讨规定性知识的来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数学规定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能力。教师要关注生成,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难释疑,在共同发展中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让学生创造数学;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否提高。复习课更是老师精心布置、精密安排,牵着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达不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的目的,反而易造成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二是让学生评说问题的答案,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舞台,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课要上得扎实有效,起到弥补缺漏、消除疑惑的作用,使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关注知识结论的学习走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引导,这种变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很多问题的教学都要让学生从"知识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