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1年MW7.8昆仑山口西地震形成约400 km的地震破裂带,主震断层为一长度350 km、呈东西走向且近直立的走滑断层.主震断层附近的同震滑动位错为研究断层内部的力学性质及几何形态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根据Freund的III-型位错模型,以实地测量和卫星测量的地表错动数据为约束条件,求取沿主震断层走向断层内部各点的滑动位移分布以及破裂面沿断层深度方向的扩展宽度.计算结果表明:III-型位错模拟结果所得断层面滑动位移分布特征和由有限断层模型体波反演得到的结果有较高的吻合程度,且在深度方向上呈现强烈的不均匀性.由III-型位错模型给出的断层内部的破裂宽度小于20 km,其平均值为8.4 km.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地表同震位移量的大小同断层的破裂宽度在尺度上存在明确的比例关系,沿断层走滑方向各点的滑动位移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具有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结合III-型位错模拟和体波反演结果,基于Andrews方法计算断层面上静态应力变化的分布,其分布特征同样具有很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 对华北地区(110°~ 120°E, 35°~ 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 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 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 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 约占地震总数的88%, 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 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 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 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 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 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 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3.
1.研究目的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将微机模拟技术应用于篮球战术意识测试作进一步的探索。用微机模拟篮球的人盯人攻防战术,以彩色活动的图形呈现战术过程。并以此作为测试工具,使受试在更为接近真实情形的模型中接受测试,期望受试能作出近似在比赛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确切验证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慢地震.为此需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台网观测密度和发展宽频带地震仪、应变仪、GPS、InSAR的综合观测,并应加强对多种资料的综合理论分析及模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在矿山采掘过程中,特别是采用坑内地下开采的矿山,为了保证采掘工作面(作业点)有足够的空气供作业人员呼吸,并使矿井内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浓度降至对作业人员危害最小或无危害的程度,必须有足够的新鲜风流送入需风区,然而自然风流不能满足需风区对风量的需求.为此,必须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在扇风机的作用下,使地表新鲜风流进入需风区,以达到矿井通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是近年来唯一一次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强震,其同震变形及应力调整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采用分裂节点技术研发了一套研究大地震同震变形的三维并行弹性有限元程序,并使用弹性地震位错模型的解析解验证该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同震变形及研究区域主要断层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地表同震变形与不同大地测量数据和有限断层模型反演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该地震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有部分正断层分量;9~11 km深度范围内除主震断层带两侧大于1.0级的余震基本位于10 km深度水平面内平行于主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零的区域;玛多地震引起不同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鄂拉山断裂南段、昆中断裂东段、东昆仑断裂带的大部分(除中部靠西的小部分外)、玛多—甘德断裂北西段、南东段及主震震中附近、达日断裂带北西段库仑应力增加明显,地震危险性提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对生物质的利用很重要.本文提出将红外加热应用于生物质热解反应.根据生物质及其热解过程中的大分子中间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分析确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红外吸收带,选择红外涂料.设计出基于红外加热的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炉体结构,应用AnsysFluent对炉体燃烧室进行燃烧数值模拟,确定了最佳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w9.3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强烈影响了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甚至对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断层滑动模型,采用等效体力处理断层错动有限单元方法,分别用分层球对称地球模型与三维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计算在全球地壳和地幔中产生的同震效应。据此,对在苏门答腊和中国西南等地区产生的同震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同震破裂面附近,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与使用分层球对称模型得到的结果有明显差别,前者更加合理。在同震破裂面附近有必要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使用球对称模型计算,有67.6%的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而使用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时,计算的这一比率可高达72.3%,这说明余震与断层库仑应力增加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西安达曼断层北段余震的发生与库仑应力为正值的主要断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余震受到其附近的主要断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粘附时间模型,在实验室规格的浮选柱中研究表面活性剂浓度、类型及塑料材质对气泡在塑料球面黏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的最大反弹距离和黏附时间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塑料材质会影响气泡的黏附行为,其深层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对气泡尺寸的抑制及溶液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
胜利探区古潜山埋藏深、类型多、结构复杂、成像困难、信噪比和分辨率低.观测系统设计,建立了3大类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对分辨率、道距、采样率、最大炮检距等参数进行模拟论证和选择,并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加以验证;激发方面,利用能量叠加原理,提出采用垂向延迟叠加震源或组合井激发的方式实现能量最佳叠加,提高下传能量.古潜山技术在官1、桩海等工区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其附近的紫坪铺水库是否有关是一个引起国际关注的问题.考虑水库的实际形状和蓄水深度,使用半无限空间的解析解,分析讨论了水库蓄水和放水过程对周围区域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倾角较小的断层面,水库放水使库区下方近地表的库仑应力有明显增加,增量达到0.2MPa,远离水库区域的库仑应力呈现象限性特征,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小.汶川地震震源落在蓄水时库仑应力减小、放水时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内,但由于距离水库较远的原因,汶川地震前放水时库仑应力的增量只有0.005MPa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并辅以其他的诊断方法模块,利用协同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导弹武器系统进行实时在线和离线的故障进行智能诊断.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提高导弹武器故障诊断智能化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可适用于现代数字语音实验室的PCI传输卡的设计. 该传输卡集成了Altera 公司FPGA芯片,具有小型化、低成本、现场可编程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详细介绍FPGA内部逻辑,重点分析基于pci_t32 IP 核的PCI接口的设计,并给出数据测试结果. 该卡能实现80路终端与教师的数据通信,波特率达到 270.950 4 Mbps.  相似文献   

14.
地震各向异性可以反映地壳和上地幔形变信息.SKS震相由于近乎垂直入射,具有良好的横向分辨率.本文收集云南地区大量地震资料,提取并分析SKS分裂结果,发现研究地区各向异性很复杂,南北差异较大.进一步利用双层地震各向异性模型分析KMI台下方可能存在的双层各向异性特征:上层快波偏振方向130°,延迟时间0.2 s,而下层快波偏振方向90°,延迟时间0.9 s,与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举例将层层垒加法和等效取代法结合于同一电路中,对同一电路变量的求解过程作对比介绍得出计算量较小的方法;运用网孔分析法、戴维宁和诺顿定理、叠加原理等经典线路分析方法求解电路变量时的适用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根据实际电路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求解电路变量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祁连山地区广泛存在的现代冰川,可能会进一步消融乃至完全消失,从而引起祁连山地区的地表变形、地应力及断层地震危险性的时空变化。利用自主开发的平面应变黏弹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在冰川不断消融引起的地表载荷和两侧地块的构造挤压作用下,1956-2106年共150 a期间,祁连山地区自地表变形、地应力的时空演化。重点关注祁连山地区典型地质剖面的主要断层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库仑应力随时空的变化,定量评估各个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祁连山冰川不断消融的情况下,祁连山地区地表抬升速率呈现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冰后回弹现象;研究区域的水平应力、垂直应力及剪应力在冰川载荷卸载和边界构造加载的双重作用发生显著变化;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哈拉湖南山断裂和哈拉湖盆地北缘断裂库仑应力变化持续增大,未来地震危险性增强;阴凹槽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库仑应力增加很小,反映了在冰川融化影响不大、仅仅在构造应力增加为主的情况下,地震危险性随时间增加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模糊诊断方法和灰色诊断方法,利用柴油机轴系扭振参数对单缸熄火故障状态进行了诊断。对实测的故障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诊断基准模,用扭振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作为诊断待检模来进行诊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能用多种方法利用轴系扭振参数对柴油机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对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模糊诊断方法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用往复式二级空压机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问题,利用振动信号辨识故障,综合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信号处理优势,提出一种将EEMD能量熵和奇异值熵与SVM融合的船用空压机故障诊断方法。模拟正常状态和4种故障状态进行故障诊断实验。采集的振动信号用小波降噪法进行处理。为模拟船用空压机实际工作环境,在EEMD处理过程中加入加性高斯白噪声(信噪比7.5 dB)。以相关性为评价指标选取各状态下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并以每个IMF的能量熵和奇异值熵作为特征值,采用SVM分类器识别故障。实验表明: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SVM等故障诊断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有效地识别故障。该方法在实船应用中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现代船舶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村已成为现实,中小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在这高手云集的国际市场上,如何占有一席之地就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应利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用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内部构造、热活动状态、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以及断层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编写了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三维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地震体波(P波和S波)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反映地震波衰减的吸收特征时间t*,并利用t*资料通过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三维Q值结构.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和软件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