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新疆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新疆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及MGWR模型识别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疆乡村旅游地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以“两大核心密度区-两大次核心密度区”为依托的环核分布的空间特征。(2)通过对14个因子进行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降雨量、河网密度、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土地侵蚀指数5个因子解释力较大。运用MGWR模型,对5大因子进行单因子分析,发现因子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除土地侵蚀指数外,均呈正向影响。(3)为探究解释力较大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5大因子进行交互探测,发现各因子组合均呈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的特征,其中植被覆盖指数与河网密度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活动,其空间格局是红色旅游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文章选取贵州省48处红色旅游景点,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为基础,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可达性系数4种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局部集中、分布密度不均衡”的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整合优化红色旅游资源,促进贵州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山东省1227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地市拥有的景区数量差异较大,分布均匀度很低;空间分布的类型属于聚集型;景区总体沿“西南—东北”方向呈“人”字形密集分布;表现为中南部核心密度高,北部边缘密度低.此研究旨在揭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特点,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1981—2020年刊发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空间自相关、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40年中学地理教科研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近40年东南沿海地区论文数量增长明显,整体上呈现从沿海至内陆递减的空间格局;(2)教科研空间分布呈聚集趋势,省会与发达城市教科研活动氛围浓厚,发文重心明显南移;(3)中学一线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军,中学地理教科研成果数量受经济社会条件、高水平师范院校、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苏省内的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平台,通过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江苏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古村落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布类型皆为凝聚型,古村落在整体上呈“一带多核”的分布状态.局部上来看,古村落在苏北地区呈“三核”分布,在苏中地区呈“一带一核多散点”分布,在苏南地区呈“多核”分布特征;(2)江苏省古村落分布相对集中且具有不均衡性特征,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泰州;(3)自然环境方面,古村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亲水性”和“向阳性”特征,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有向高海拔地区分布的趋势;(4)社会人文方面,古村落的空间分布多位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悠久、人流量多的地区.研究结果揭示了江苏省古村落空间分布的规律,为江苏省古村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旅游资源禀赋,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泰森多边形、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究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村可分为产业村、景观村、文化村3个一级类型和9个二级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呈弱集聚态势,东南密西北疏,呈"三极多区"分布格局,其中产业村集聚程度最强,呈环形片区状分布,景观村和文化村分别呈"T"形和开口环状类"U"形格局分布;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人口、居民点、地形、交通、景区、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重点村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9-35
探索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的药材分布与特点是历史药材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药材产地之分布变迁主要是通过药材品种和道地药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损益和变化体现出来。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基于此,文章拟从唐至清代黑河流域药材资源分布和变迁等方面着手,探讨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西北干旱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与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娱乐类、景观建筑类、教育展示类、遗址遗迹类、古村镇类和工业遗存类6大类,其中休闲娱乐类数量最多,遗址遗迹类数量最少;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衡;总体核密度分析呈现出以洛阳为中心的高密度区,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呈现不同特征;地形、水系、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交通是影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相关省份官方网站搜集整理了大别山3省36县(市)共181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洛伦兹曲线、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索大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传统技艺类占比最高,约占17.13%;传统医药类占比最低,约占4.42%。(2)大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县(市)分布不均衡,呈现集聚型分布格局。(3)在空间上形成了2个高密度集聚区、2条带状集聚区、6个次级集聚区,呈现高集聚性特征,标准差椭圆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依据上述分析结果,从区域协同、特色发展、技术加持、产业集聚4个层面提出了大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175所普通高校4.7万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子女就读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较多,而"211"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城市子女占多数;与农村大学生相比,城市大学生对其所读大学达到"满意"的比例更高;择校时,城市大学生更看重"父母、家人或其它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而农村大学生更看重"学费和生活费用因素"。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大学生择校的有"高校自身的特征"、"外人的影响"、"地缘和学缘"和"高校招生宣传信息"等4个主要因素,而影响城市大学生择校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高校自身特征"、"地缘、学缘和特殊项目"及"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是药材生产和贸易大国。药材的种植和贸易是中国封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反映了中国医学水平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集中于药材品种及地域分布、药材流通与贸易、药材造假与辨伪及药材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和分析国内学者对旅游功能区的概念解读,对旅游功能区、旅游区、旅游主体功能区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从发展条件、成长路径、空间范围、主体功能等方面分析旅游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阐述旅游功能区成长的理论基础。运用专家打分法和SPSS统计软件因子分析法,从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两个维度探寻我国旅游功能区的成长机理。研究发现:表征时间向度的历史文化因素和人口社会因素,以及表征空间向度的生态地理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是影响旅游功能区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要从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两方面推动旅游功能区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空间网络结构通达性整体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等级性与稳定性,各省域间存在普遍的教育要素溢出效应,但不同省域在教育现代化空间网络中存在空间异质性。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广东、福建和重庆属于净溢出板块;少数东部和中部省(市、自治区)属于“经纪人”板块;西部多省(市、自治区)属于净受益板块。从教育现代化空间网络结构影响因素来看,就业人口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与人均GDP两大因素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空间网络结构的影响较大。面向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通过优化教育战略布局、加强教育要素流动、促进人力资本开发、创新协同发展机制等路径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而为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的保护是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发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申请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休宁松萝茶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了其特定的质量和声誉,使得休宁松萝茶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内涵。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可以比较有效地将休宁松萝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休宁松萝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将有效地促进休宁松萝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湘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现状及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江经济带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力要素最密集的区域,是连接珠江在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岩开放带的走廊和纽带。本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影响。湘江经济带产业化空间结构的调整应从三个层面进行:(1)在地域分工理论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区域开发空间模式;(2)重点优化轴带内的“发展极”--即各级各类中心城市;(3)加强区域内外空间联系,既充分接受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带动,又积极参与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强化“大武汉经济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了动态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95年-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外溢的角度考虑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人力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效率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比重对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Trips协议与我国的地理标志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标志作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增加了地理标志的规定,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急需制订一部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以适应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很大 ,我国海上交通方便 ,陆路交通位置适宜 ,独特的地形条件 ,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国际河流等都是有利的地理条件 ,这是加强我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地缘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型,20世纪60年代是其明显的峰值区;地区人才指数差值变化与河南作家总的人才指数变化相一致,而最大人才频度变化则与其变化相反,存在明显的"凹值"稳定区;河南作家在空间分布上区际差异明显,地区内形成文学人才区域极,西南部、南部多于北部及东部地区,人才重值区逐年变化,文学人才地域分布多极化增强;文学人才重心向东移动,并伴随南北摆动,波动幅度较大,空间稳定度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