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忠孝是为人之本。不爱父母,何谈爱他人?爱祖国首先爱家乡,爱家乡首先爱老娘。有国才有家,有娘才有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很难想象,一个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对同事、对朋友、对祖国有真情?一个连养育自己的家乡都不认的人,会热爱别人的家乡,会献身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2.
无论多少年纪,我们的心田都需要一股清凉的甘泉,那就是——故事!故事,让我们体验多重人生;故事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故事,让我们的心灵有所顿悟。有人说:一个感性的故事胜于一千个抽象的大道理。那么,何不把故事引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呢?一、让故事说话那天早上,昊的妈妈冒雨前来为儿子请假,原因是母子俩发生冲突,儿子赌气不来上学了。然后说起儿子的倔强、不懂事,不仅常与父母顶嘴,有时打他他还还手,说着,眼眶也红了,让人感慨万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又如何会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呢?不懂孝敬长辈的…  相似文献   

3.
李井林 《班主任》2001,(5):42-42
"百善孝为先."这虽是古人的行事准则,于今看来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们慨叹世风日下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庭都不愿尽一点责任心,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为我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愿孝敬,那么又怎能指望他去关心别人,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体验孝敬     
平日里都是父母"孝敬"我,我孝敬父母倒是了了无几,以至于忘记"百善孝当先"的古训,更不知如何去孝敬父母。既然老师让我们写孝敬父母的作文,我得先干几件孝敬的事来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呀。好,就从明天--星期天开始吧。第二天早上8点,我翻身起床, 爸妈还打着呼噜。哈!好时机。此时不"孝"更待何时?迅速洗漱完毕,先把爸妈的牙刷牙膏放入牙缸,毛巾也放在他们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朗读  相似文献   

5.
孝道分割线     
有人说,孝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准则。因为“百善孝为先”,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何谈道德呢?孝道更是道德品质的分割线,线的一头是善,另一头是恶。我时常想,我的亲人是站在线的哪一头呢?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述家庭道德的专著《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叫作“孝者德之本” ,意思是说 ,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 ,又怎么能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呢 ?因此 ,我们首先应把孝心献给父母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孝敬父母 ,我和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堂名为“悠悠寸草心”的活动课。现把活动课中的几朵花絮摘给大家 :花絮一 :尊重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是赢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动力之源。当我在班里说明了搞这节活动课的意图后 ,学生们竟然没等老师把有关的计…  相似文献   

7.
劝孝     
《小学生》2007,(12):34-36
自古忠孝首当先,不孝父母理不端。树有根来水有源,父母恩重如泰山。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能表一二三。青发难数恩难算,昼夜侍奉报不完。父母年老多孝敬,儿孙想你看样板。父母有病多侍奉,子孝妻贤福无边。儿孙都要敬老年,和睦家庭进财源。父母年老多孝敬,胜过死后鼓乐喧。父母有病若不管,死后知孝后悔晚。春夏秋冬不停转,人生哪能净少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敬父母、关爱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人莫忘父母恩。同学们,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相似文献   

9.
张淑伟 《山东教育》2014,(7):128-128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相当重要。父母说一句话,孩子记一辈子,会影响终生。从小,我父母就对我讲,“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句话,我一辈子都受益。也一直在努力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10.
陈曦 《家教指南》2005,(6):20-21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孝”是爱的基础,一个人连一点孝心都没有,怎能去爱他人呢?而当今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着被人宠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更谈不上孝敬了。但值得欣慰的是,当我引导孩子给妈妈洗脚时.孩子们虽然带着好奇的心情给妈妈开始进行孝的尝试,但他们却洗出了孝心和爱心,有了从未有过的体验。不难看出,这对每个孩子来说,  相似文献   

11.
说孝     
孝,一个沉甸甸的字眼,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古以来,无论何时,只要提起了孝道之义,没有人可以随意视之。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父母生你养你,寒暑不辍,付出了无尽的关怀与呵护,才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抚养长大。徜使连孝都无法做到,那么又妄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安邦?无疑,尊重并敬爱自己生命之源,便是孝,也就是人的道德的最低要求。古时选才,亦有"举孝廉"一说,惟有至孝真情的人,才有资格为官佑民,一个连父母至亲都不尊重的人,又岂可希冀其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12.
杨均  万兆芳 《教育艺术》2008,(1):39-39,42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早上煮了一锅稀饭,能吃一整天,从来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而且还承担了家里相当部分的农活.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人生履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操守及家庭的状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重大的,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如此家风利于培养出贤子贤孙。父母相敬、孝敬长辈,待人和气,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就彬彬有礼;父母蛮横粗鲁,孩子也霸气粗俗;书香门第中的子女,待人处事中彰显淡淡的优雅与从容;小市民般的父母,孩子身上也就有了一些"市侩气"。  相似文献   

14.
“孝”是儒家伦理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畴 ,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养、孝敬、孝谏和尊老的孝行为 ,又有子女珍惜自己生命以慰藉父母的谨言慎行、建功立业以彰显父母的孝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 ,批判地继承孝传统 ,努力实施孝教育 ,积极倡导孝行为 ,不论是对于促进人际和睦、社会安定 ,还是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1、对父母负责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对父母负责,一个连父母都不负责的人,很难设想它还能对谁负责。那么,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受他人的尊重,更不可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6.
高燕 《家庭教育》2010,(7):36-37
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多年的工作,让我感慨的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感恩,很多孩子不懂爱,不爱父母,不爱老师,也不爱自己。一个不会感恩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还能企盼他去爱国,去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吗?  相似文献   

17.
南宋王十朋家族从其祖父时期便以“孝”著称乡里,至其父亲时期该家族“以士易农”,逐渐形成“以孝治家,以儒为业,兄弟友爱,夫妻相穆,闺门和睦”的家风。王十朋以此家风为基础,在他的著作《家政集》中提出“敬祖,继志、孝敬、相敬、友悌”五种治家理念,以此形成“人祖、父子、母子、夫妇、兄弟”五种以“孝”为核心的人伦关系,进而构建理想的家庭。王十朋把以“孝”为核心的治家理念外延至从政,形成了其“忠孝”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8.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出了孝 道在人之品德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也点明了家长、老师 等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只要能从小学阶段就对孝道教育加以 关注并奠定良好根基,告诉孩子们关心父母、孝敬长辈不是要 等到长大了、参加工作才谈的事,而是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 起。这样坚持下去,相信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 有用的人,每个家庭也都将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更加幸福和 美满。  相似文献   

19.
王式祥 《老年教育》2007,(11):28-29
好友李君去年曾向我说起,他的父母都年逾花甲,等他退休后,好好孝敬老人。孰料,“天有不测风云”,两位老人因年事已高、多病缠身,不久即先后病逝。这对李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万万没有想到,还未等到退休,他对老人还没有赡养尽孝,父母就匆匆地走了,给自己留下了终身遗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范伟是家喻户晓的笑星.更是难得的"孝星".谈起老父亲,他感慨万千潸然泪下:人海茫茫,两个男人今生今世能成为父子,何尝不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作为儿子,我没有理由不善待、孝敬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