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应该是晚清史加中华民国史,但并非简单相加就是中国近代史。现在还很少有书名为《晚清史》的著作,我仅见到《剑桥晚清史》和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这两部著作都是专题结构,应称为晚清史专题。标题为《中华民国史》的著作有几种,但它们都不是断代史,而是专门史。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建国大业》以来,到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创下该档期票房历史新高,主旋律电影在坚持以重大题材、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同时,竭力探索以类型化叙事、以小见大的切入口、明星化主创阵容为主要特征的商业化运作。"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是影迷们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中国电影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年随感     
说到职业教育,我确实有些感慨。记得在一个会上,我曾开玩笑说准备写一篇《一场持续了七十年的大辩论》,就是想说说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这七十年里的遭遇。 七十年前,辛亥革命虽然把皇帝推翻掉了,科举也废除了,各省各县也都兴办了学堂,但是,封建教  相似文献   

4.
各位评委老师,在场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12号选手傅于说。今天我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生态建设,宪法相伴》。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岁的祖国九州方圆、遍地流芳,高楼大厦在中华大地上遍地林立。七十年峥嵘岁月,从贫弱到富强,从跟随到引领,中国建设成绩斐然。为发展保驾护航的,正是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1981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中国安排了各种纪念活动。10月9日要在北京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从12日开始准备用四天时间在武汉召开“纪念学术讨论会”。另外还有举办展览会、拍摄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活动。印行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也是这个纪念活动的一个环节。去年以来,已经出版了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上中下三册,人民出版社)、《孙中山年谱》(中华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在电影产业低潮中崛起,从单一到丰富,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英雄》肇始的古装武侠大片,到2009年《建国大业》引领的主旋律大片,经2017年《战狼2》等“外向型”新主流大片到“我和我的”系列等“内向型”主流大片,直至以《长津湖》为代表的战争大片的崛起,持续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成为中国电影整体艺术、产业、文化格局中最重要的现象。大片打造了21世纪中国电影的辉煌,打造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初步类型形态和格局,确立了“电影工业”“电影工业美学”“重工业电影”等观念,熔铸了家国民族和谐的“文化共同体”,其发展有着许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启示和遗憾、教训,反思不可避免,“电影工业美学”视域的反思尤有必要。中国电影产业应继续保持大片的“领头羊”优势,同时探索大片类型与电影生态的多元格局态势,探寻电影大片下一个20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2012年甚至是中国电影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史上,由文学改编的电影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撑起中国电影票房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度和厚度。但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改编在艺术质量上却是不尽如人意,《白鹿原》、《搜索》、《金陵十三钗》等影片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只有《一九四二》、《让子弹飞》等少数影片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改编的成功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即将迎来创刊七十年之际,我的教学生涯也即将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看着办公室书架上那一排蔚为大观的历年《历史教学》杂志,觉得这不仅是一部厚重的学术史,记录了新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心灵史,承载了我很多的探索、思考和情感.回顾三十年所走过的路,我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历史教学》的启迪和支持,同时,...  相似文献   

9.
我很喜欢读书,什么《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童年》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等,我都看过。我尤其喜欢看小人书、漫画书,比如《老夫子》、《父与子》、《变形金刚》等等,可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赞成。后来他们看我太入迷了,就严令禁止我接触它们。哎!可是我真的喜欢它们呀,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趣味。它们对我很重要,我甚至觉得比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在中国电影101年,有关中国电影处女作《定军山》诞生的同名电影《定军山》并不算隆重地在中国上映,杨立新,饰演任景泰,说本子很糙,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会糙成这般光景,过多的巧合使得中国电影的诞生更像是一个随意设置的玩笑,当然,你知道,电影的诞生本是游戏,可是,电影《定军山》并没有打算将中国电影的诞生当成游戏,而是很神圣的,一个很神圣的随意设置的玩笑。我踌躇着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这一百年又一年的中国电影,在这电影101年,中国电影的年产量三倍于101,在无限的热闹中,真如同中影局某位局长说的那样,“中国电影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大片时代。这些大片是在中西方力量对比已然发生变动的全新文化处境中叙事的,呈现出明显的弥合东西方市场分裂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大片的表意策略和叙事风格:一方面通过对古装宫廷和战争、武侠功夫打斗、民俗风物和地理山川景色等中国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二元性表现,既满足中国市场新的自我想象,同时又迎合西方市场有关中国的固有期待;另一方面则利用普适性的人性人道观念,将中西两个市场粘合得更为深刻和隐秘。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张艺谋的作品都有关于"丑陋的中国人"的叙述,近年来有人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共同解构他们的作品。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一,对待西方大奖,鲁迅和张艺谋态度截然相反。其二,张艺谋的电影精心设计以民俗为中心的符合西方人"口味"的"中国想象"图景,从而成为西方"他者"眼中的"东方";而鲁迅对中国的"描写"不是为了取悦西方人,他是站在中国"自者"的立场来"描写"中国。其三,鲁迅创作的目的是"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张艺谋的电影过于重视形式,而对思想主题的挖掘不够重视,作品的批判性减弱,有部分作品甚至冲淡或遮蔽了原小说积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廉洁的政治作风。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价值观念引导、群众监督、以重典严惩腐败三项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国后为了清除党内的腐败因素,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民众成为腐败的重要监督力量。但文化大革命的狂飙将这一传统反腐形式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让国家步入了沉重的灾难中。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反思群众反腐弊端的基础上,逐步走上了依靠制度与法律反腐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地处省尾国角,偏于一隅的潮汕,自有画史记载以来,从事书画之技艺者,可谓甚众。分析其地域画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一为西画;二为中国画;三为版画。其中西画方向除油画外还有水彩。中国画方向又可以分为:传统文人画、世俗风情画、中西杂糅画和当代实验水墨。具体细分中国画方向发展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清初传统文人画传入开枝散叶期;新文化运动后潮汕地域性画风转变革新期;建国后传统、西方、民间诸法杂陈雾里看花—新画风渐出维谷时期;新生代新画风推陈出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几十年中,建筑界对传统的重视与探讨从未停止过,对室内空间中表达中式传统设计的主题也一直在实践。在文化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审美,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这带动了室内设计界对中式“传统”的再审视与再认知,继而推进了对中式“传统”的多角度诠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频出,创造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黑马”电影以青春主题、本土特色、喜剧风格、导演资浅、挖掘新人、投资小等特征,创造了电影票房奇迹,并从大制作、高投资的大片占主导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厮杀出一片天地,让业界和媒体都惊呼中国电影的“黑马”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话语分析一些概念为基础,探讨了现代汉语交谈语体中建立主题所应遵循的准则,以及主题在形式分布和延续方面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冯小刚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诙谐调侃的方式,渐趋清晰地构建了其独一无二的消费品牌。冯小刚的"贺岁片"相当程度地挽留了人们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同时也为其他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商业娱乐电影的操作理念。根据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创作特征,分别从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葛优式的小人物,大演员的小角色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冯氏贺岁电影的表演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