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田春艳 《父母必读》2023,(S1):48-51
<正>父母要做的,不仅是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还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这种对成长的认知,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生命孕育直到生命结束。父母应为孩子在人生开端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的发展也具有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留学生》2011,(10):57-57
中国古话云:“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而在瑞典,教子观念恰与中国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瑞典人眼中,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父母从孩子降生那天起,就要对这个生命尊重。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生命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2020,(2):6-6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某种意义上讲,是养育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督促父母把以前忽略的课程都补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试想,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感兴趣,又怎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如果不是养育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的生命正在走向开阔,这难道不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吗?所有这些改变,都表明我们在成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却和国内的做法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6.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7.
要想做成功的父母,就应当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助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8.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9.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辽宁教育》2013,(8X):43-43
<正>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健美,当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态不美时,总是责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体型、仪态和动作  相似文献   

12.
对于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天下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却总有那么多人倍感失望乃至绝望,因为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目标遥不可及!可是,父母们是否想过,天下又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进步呢?哪个孩子不盼望得到父母的欢心呢?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身不由己,就像一座座大山挡在面前,弱小的他们只能望山叹息却无法翻越。从事青少年研究工作多年,我经常发现两代人在同一个误区中挣扎,有时悲剧袭来令人窒息。我不能不说起秋儿,因为她用17岁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鲜红的…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生命世界里鲜嫩的树木和花朵。在他们的生命之初,看上去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都只有一些简单的饥饿、啼哭和欢笑的本能,但是为什么多少年过去之后,他们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呢?这肯定与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各种各样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又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里,情感教育是使一个孩子领悟事物的基础。不懂情感的孩子,就分不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懂得事理和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就不知道好好地对待学习。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很聪明的孩子,父母也很宠爱他们,但是他们在幼儿园里,不听…  相似文献   

14.
钱国宏 《小读者》2013,(6):79-79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倾听孩子的谈话是一门艺术。首先,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父母应当蹲下来或坐下来,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身体微向前倾,表情应当平静、柔和,眼睛平视着他。其次,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不要插话。父母应通过点头、微笑或者用“噢……”“哦……”表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很感兴趣。如果孩子停下来,父母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句子引导孩子说下去,也可以像一面镜子似的重复孩子的一句话或几个字。  相似文献   

17.
瑞典人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瑞典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作为我们自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仍然要吃五谷杂粮,仍然会有喜怒哀乐,仍然有时候想懈怠自己,做一些不太“光明”的事情。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时时会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尤其在很多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今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愈发紧密,父母和孩子的私领域都越来越小,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彼此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 面对这样的事实,父母一方面自身应当更加完善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多留给自己与孩子  相似文献   

19.
优优 《小读者》2013,(1):79-79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也会与父母形成代沟。作为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在诸如选择自己喜爱的服装上采取一定的自主权利,无论是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判断力以及和父母良好的沟通行为上都大有裨益。所以,对于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服装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儿童教育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