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二部刑事法典。本文通过将之与原刑法作比较,论述其六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色就在于,发扬中国“向内求善”审美观念的长处,充分发挥审美和艺术的以情动人,美善结合,整体中和的特点,避免片面性,全面推动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4.
殷婕 《家教世界》2013,(10):214-215
罗伯特·舒曼(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舒曼音乐思想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审美意识的产物,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关于罗伯特·舒曼的音乐评论、音乐美学中的"情感论"、舒曼强调音乐的教育性和舒曼音乐思想的精髓和影响四个方面对舒曼的没有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法律制度国际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刑法国际化也已成为各国完善其刑法制度的重要方向。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我国刑法的发展应顺应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以刑法国际化为发展背景,对国外合理的相关立法经验进行有效吸收,以促进我国刑法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具有多重意蕴,它对于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以及从其基本特征上去建立音乐内容和形式较为普遍的联系具有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高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之问的关系是在高职教学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对此作了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刘纲纪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刘纲纪基于实践本体论,把情感理解为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情感的主观性中包含了客观性的社会内容,艺术表现的对象根本上是现实,情感是中介。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直观到人的自由本质的情感。情感处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核心位置,氏族时代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国艺术与美学重视情感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仁的实现就是美的实现。道家美学具有超越差等之爱而兼怀万物的博大情怀,楚骚艺术极重情感缘于楚国更多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谈及音乐美学,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何为美。美终究是由无到有的,对于美的产生是必定要联系到心理层面的,而音乐的产生自然也是人类创造的结果。本文着重以音乐美学中情绪情感的问题为出发点,浅析音乐创作与情绪情感这一心理问题的联系,以求得音与心在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变迁,必然引起法律观念的嬗变。由经济入世而引发的法律入世,对刑法价值观念带来激烈冲击。中国刑法需要变革。要树立刑法的开放观念、平等观念,要对刑法定义、性质、犯罪观念、刑事政策观念、刑罚观念更新,树立人权保障机能优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9,(8):55-64
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理性的冲突与消解是刑法完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是刑法法治理性实现的关键。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理性的冲突,是在价值理性、对象理性和方法理性这三个不同维度之上产生的。其冲突的形式主要包括抽象式、立法式的刑法解释模式与刑法条文明确性的冲突,刑法解释活化立法具有滞后性与刑法立法预见有限性的冲突,修正刑法立法规定的刑法解释与刑法立法的冲突。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理性冲突消解的进路,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之下的法益保护原则,适用刑法解释适用优先规则、刑法解释必须用尽规则以及刑法解释权限指示规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解释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美学思想,从传统美学领域探讨刑事诉讼美学存在的现实,揭示刑事诉讼美学的本质,研究刑事诉讼美学在诉讼的起源、主体、规范、礼仪、程序和结果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修订前,刑事和解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已经有了相当范围的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在新刑诉法中的明确规定以及对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的适用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给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非监禁刑、行刑社会化等轻刑措施的实施,以图我国社会更加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就在它与人之间的现实统一关系即“审美价值”,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形成美学第一定律。不能确认或否认这个美学第一定律,构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最大失误。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给人带来理智满足和心灵愉悦的事物都是美的.主体通过对法的主观感知,也可以获得理智的满足感和心灵愉悦,因此,法同样具有美的属性.抽象性、功利性是法的鲜明的美学特征.法之美主要表现为人文之美正义之美、崇高之美和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6.
故意犯罪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犯罪预备并非起始,犯罪往往开始于犯意形成以后,正确地理解犯意表示和阴谋,有助于我们认定犯罪预备。鉴于犯意表示和阴谋存在诸多差异,我国司法制度中应确立阴谋犯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正当化并不具有天然性,刑法的正当化是一个需要证成的命题。刑法的正当化来自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人权保障和法益保护,两者密切配合,相互交织,两者共同构筑了刑法正当化的基石。外在的正当化要求适格的立法主体依据严格的立法程序订立刑法及其修正案,否则就不具有正当性。内在的正当化要求刑法自身表述的明确、法定刑的适正和罪刑相适应。罪状表述模糊和歧义,是对明确性的背反。死刑、无限额罚金刑、没收财产违反刑罚的适正性要求。刑法中还有很多条款不能满足罪刑相适应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主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犯罪必然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犯罪治理策略取向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而刑法主观主义生成并渐趋强势。刑法主观主义并非只是为了作为客观主义的对立面而生成,而是对时代变迁的必然回应,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公正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公正价值因学者认知的不同而引起争议,法律(尤其是刑法)与公正价值有天然对接,刑事政策与公正的关系十分复杂。刑事政策、刑法应反映和内含公正价值,在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语境下,公正如何被体现等问题值得研究。报应正义和刑罚人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价值蕴涵,恢复性正义有望成为新的时代公平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