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诉求。社会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和睦和坚守维系这种关系的正义伦理。正义伦理作为实现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我们理顺社会关系、化解利益冲突、防范各种风险、达致社会公正的道德准则。同时,正义伦理应作为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道德基础。这种制度安排既反映交往行为的价值共识,又能够在尊重各个群体的独立发展时防范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柏拉图提出,正义必然带来和谐。他认为,正义即心灵的和谐,是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正义即阶层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即利益的和谐,是强者利益与弱者利益的和谐;正义即整体的和谐,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相互协调一致的和谐。柏拉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力开始贯穿于世界各个角落。在本质上是由于市场机制在全球的推动作用,不断的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加快了资本的流动速度和信息交流的能力,使全球的财富急剧的增加。但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贫富差距不断显现,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逐渐扩大。面对国家间和区域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经济正义的问题就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关注的新课题,经济全球化使一国的正义问题走向了全球正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实行经济正义,面临的实际是在以往国家范围内所不存在的新问题,如何正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力求在普世伦理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解释伦理正义这一基本概念。通过检省目的论与道义论两种经典的普遍伦理学探究方式,深入探究了正义或道义与功利或人权两种基本的社会伦理选择方略及其正当合理性;进而借助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努力厘定伦理正义的规范特性、伦理正义原则的制定程序及其获取普遍有效性的条件,并证明在普世伦理的价值系统中,伦理正义相对于功利价值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世界就要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以基本属性、利益维度和历史传承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从内在精神的角度揭示了经济正义的现代内涵及其担负的人文科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柏拉图"正义即和谐"的解读入手,阐述正义、和谐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新内容。试图理清依法治国中"正义致和谐"的创新性逻辑理路与实践出路,从而在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实践中创造正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及其资源的相对有限的人性论预设是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前提。其经济正义思想其中体现在"正义三法则"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重温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有利于维护和尊重产权,建立诚实信用的市场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过程中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危机,西方文明并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儒家文化思想,可以在世界稳定与和平发展的诸多方面提供十分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正义,这是自古希腊以来就始终受到关注而又众说纷纭的命题,体现了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形成的对人及其存在意义在道德层面上的终极追问和价值诉求.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347年)承前启后,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对"什么是正义"的阐述表明,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实现了内在的和谐与秩序,才能实现真实的正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经济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现实地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论文立足经济哲学的视阈,解读了“和谐社会”和“经济正义”的本质内涵,并揭示了两者的内在关联,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正义的价值支援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重要思想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命题,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当前时代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要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从根本上看,它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远大理想与长远目标,其实现将是一个渐进、漫长而又曲折、艰难的过程。但“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代表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时代进步趋势,符合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终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对外战略的历史必然与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内战略构想的自然延伸,这一中国对外战略新理念体现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外战略思想的一致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的认识,突出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问题逐步凸现出来。教育公正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推进教育公正进而逐步消除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公正现象,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民众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理性思考,认真分析,找准对策,切实解决,以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提出的,可见其重要性,而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其关键因素之一是社会公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公正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努力实现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以及代际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需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建立起系统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税收调节等措施来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重构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思想运动中,中国学界出现了恪守"民族本位"与复归"天下本位"之间的思想对立.中国战略文化的基本特性:一是在时空架构上具有确定感和现实感;二是把人的地位看得最高,对人的心性抱持一种肯定的认识;三是以敬天厚生、整体一元与和合尚中作为价值重心.归根结底,中国追求的是某种形式的差序格局,即天下各地、各民族按照共同确认的规则和各自的实力,形成一种各就其位,各安其位的和平秩序.未来和谐世界能否建成取决于中西能否找到在西方寻求世界确定性和绝对同一的文化传统与中国肯定世界为统一自在之物,稳定的差序格局为天下持久和平之基础的文化传统之问进行有效沟通与互补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一个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及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试从道德或曰伦理的视角来探求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诚信。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其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制度的安排,而经济制度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却根本依存于它的正义性之中。从经济哲学的视野看,经济制度需要正义价值的匡扶。同时,经济制度正义的核心内容,以及经济制度正义对现实中国的意义等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阐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