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梳理中国“女排精神”的发展历程,对其基本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路径。研究认为,历经“五连冠”时期、低谷及艰难崛起时期和重铸辉煌三段时期的中国女排,锻造出“播撒精神种子、筑牢精神支撑及赓续精神基因”的“女排精神”发展历程,形成了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为核心且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女排精神”,诠释了其弘扬现代体育精神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文章从两个方面提出“女排精神”的传承路径:挖掘中国女排文化价值,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形成中国女排情感认同,筑牢民族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奥运会、亚运会这样重大体育竞赛的独特功能与化内涵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实际,从“奥运经济”看“亚运经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丰富“广东人精神”、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与促进广东化大省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10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和化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到两汉大一统盛世,中国经过了一个由周小一统中国之分裂而进至于汉大一统中国之建立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对应,先秦两汉士人也经历了一个由“闵周”、“从周”以至于“崇汉”的精神进程。作为民族的心灵历史、精神历史,中国文学从《诗经》到汉大赋,正以文学的形式对先秦两汉士人由悲悼、向往小一统中国之过去到拥戴大一统中国之现实这一精神进程做出了历时态的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5.
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竞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作历史梳理,力图澄明通过竞技达到“育人”这一目的有其规律可循.首先论证了古希腊竞技在“战争竞技”、“政治竞技”和“宗教竞技”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培育“完人”的教育模式;其次论证了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竞技与宗教之间的张力关系、宗教教化下由“野蛮”到“文明”嬗变的骑士精神,及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骑士精神的本质;最后指明了以奥运宗旨为标志的竞技教育由萌生到明晰的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文章同时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竞技不仅始终发挥着对人的诸如宗教、战争、政治等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发挥着对“完整人性”的培育作用,这些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构成了竞技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好教师”角色建构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小学教师角色实践和探索的终极目标。基于对课改理念变迁、一线教学经验及教育发展追求的研究,积极走向公共性是新时代“好教师”角色建构的根本向度。在课程变革语境中,考察三个课改时代的理念变迁发现:“好教师”经历了从“知识人”到“对话人”再到今天“公共人”的流变过程。在教学活动语境中,一线优秀教师成长经验也证实:“好教师”群像表现出积极走向教师角色公共性并涵盖其自身个体性的成长特点,既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也包括人格、精神、心灵,甚至生命。在教育发展语境中,新时代“好教师”成长需要追求鲜明的公共性内涵,包括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公共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塞罕坝精神做出定义。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掀起学习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本文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弘扬塞罕坝精神实践,思考构建形成依托塞罕坝伟大实践成功范例构建思想政治课理实研一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鲁迅之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是从“身体”——这具体存在却又被人经常忽略的现象切入的。而这,正是鲁迅超越五四一代作家极显著的地方。《呐喊》中的诸多文本,都是通过展示各类“身体”——被异化的、被损坏的、被侮辱的身体,来传达其彻底的反封建的主旨的。正是通过这些“身体”,《呐喊》将封建宗法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传统的邪恶展露无遗,将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文化上和精神上施加于民众的有形与无形的压迫加以“祛魅”。鲁迅文本关于“身体”的言说是具体的、夯实的,因而也是有力的。所谓五四时代的“启蒙”精神,在鲁迅而言首先是“身体”的自觉,在这样的意义上,《呐喊》完成了一次对封建思想文化最具解构力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内在需求的集中反映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十七大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1.
做好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是落实电大战略转型中“聚焦质量、提升内涵”精神,稳定开放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实现电大教学工作向开放大学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多元、动态、闭环”教学督导模式是对开放教育教师教学过程实施多层次、动态检查、反馈和改进的督导模式。该模式具备督导结合、督研结合、及时反馈、督促整改的特点。尤其是基层电大网上教学督导模式的研究,对“在新形势下坚持打好质量和特色两张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兼顾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树立和突出职教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堂、打造实践项目、厚植工匠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创业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锻造出的崇高精神。“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在特质,“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厚重品格。“牢记使命”彰显党的奋斗初心,“艰苦创业”彰显党的优良传统,“绿色发展”彰显党的理想信念。“塞罕坝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做“牢记使命”的带头践行者、“艰苦创业”的不懈奋斗者、“绿色发展”的忠实维护者,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4.
“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宝贵的品格要求我们对其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挖掘。“蒙古马精神”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是其亘古不变的内涵,它也是支撑“蒙古马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合理内核。“蒙古马精神”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塑造文化强区的核心力量,鼓励草原儿女振奋向前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5.
泰山“挑山工”精神是指泰山挑山工体现出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通过对泰山所在地高校“挑山工”精神教育的现状实证调研,发现存在对“挑山工”精神内涵和外延解读不够精准、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不易消化吸收等问题。精准解读泰山“挑山工”精神进行有助于大学生精准认知,从而把精神内化于心。将泰山“挑山工”精神教育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计精神品质培养方案,同时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大学生将精神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体育文化特征和奥林匹克精神要旨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运动形式方面存在冲突;我国体育文化中的“至善”、“修身正心”、“大同”、“自强不息”等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和“更高、更快、更强”具有一致性,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应与奥林匹克精神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雷锋车”精神,是196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不但传承了雷锋精神,而且不断对雷锋精神进行创新,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车”精神的相容一致性.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连云港的跨越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雷锋车”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校园精神的培育是现代高校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通过分析校园精神的基本前提、校园精神的人文使命、校园精神的教育归属三个方面,对当今高校的校园精神作了理论性的思考,提出高校校园精神应具有“以人为本”、“创造个性”、“民族本性”的本质内涵,揭示了校园精神与高校管理实践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为今后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儒学并不等于中国化的全部,但中国化离不开儒学。儒学化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仁爱”、“集体主义”、“中和协调”、“积极上进”等。这一切对于理性发达,人价值观等有匡正的作用,更对于决策、管理、行政、效率等的提高和成熟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情与爱,“精神恋爱”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精神恋爱是指两性间只有神交而无肉体结合的一种能让人得以升华的“纯爱情”.在《弟兄们》、《神圣祭坛》中王安忆专门探讨了这种精神恋爱,并宣判了其死刑.而在《乌托邦诗篇》里,她又以一种异性之间似父女似师徒似兄妹类似于爱情又不同于爱情的精神之爱-她称之为“怀念”的别一样情怀来复活了己被她一度否定的精神恋爱,这可以说是她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