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张爱玲的清新华丽,宛如女人的时尚,其中有些是曾经时尚的流行,这些时尚,用时下的话说,又有些酷的味道;有些是正在时尚的流行,宛如一道亮丽的风采。但在这些亮丽、这些“酷”之中,却隐藏着作者的寂寞。 综观张的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适应新环境、新学习方式和内容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堂常规训练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个性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记录了对"怪宝宝"乐乐另类"小动作"的辅导过程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代知识分子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来长安寻求政治出路。他们对帝都长安的向往与依恋渗透着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从而内化成为一种"恋京情结"。从那些贬谪出京诗人离开长安时不舍与悲怨交织的心态,以及离开长安后对长安的思念与怀恋中,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对于代表着皇权的长安,有着一种"葵藿倾太阳"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这位有着旷世奇恋的神奇女子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生命历程呢?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般,张爱玲的人生用“传奇”二字概括再适合不过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位悲剧意识浓厚的女作家。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缺少关爱的童年生活、遭受重创的婚恋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经典《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本文从爱情的现实性、爱情是获得婚姻的手段、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三个角度,解读了《倾城之恋》并阐述了作品中的爱情观,及人物的爱情悲剧。从女性之间的斗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如同博弈般的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剖析了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张爱玲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艺术家内在的情趣和思想与外在对象相互的交融,是客观物象的主观化表现.对于意象的选择和创造,反映着作者独特的审美倾向和价值.余光中爱情诗中多次出现"莲"的意象,具有复杂而神秘的多重蕴涵,是美、爱、神的综合象征和表现."莲"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悠久的文化渊源,契合了余光中的东方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9.
《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助“男女间小事情”视角,透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港大都会中已呈颓势的陈旧生活、道德观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的可悲之处。在大团圆的“喜剧”背后,人们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倾城之恋》所使用的电影叙事语言、电影线形结构和电影造型手法等特点,都表现出这部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小说通过电影叙事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张爱玲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通过她的小说创作道出了她的女性观,发出女人的天空是低的悲叹,但她在刻画了部分安于命运甘心做生活和男人的奴隶的女性外,也表明了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追求平实而安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善于打破佳话,所以写得好文章,”她以看似旁观、冷漠的笔调揭示出她笔下人物的畸形人格,消解和颠覆了爱情、亲情的纯洁性和神圣性,把诸多情感还原到世俗、功利、虚伪、冷酷状态,用她的作品和人生见证了“人间无爱”。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特殊条件下,她奇迹般地成为上海沦陷区新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并于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海内外形成新的“张爱玲热”。她的作品对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嫉妒、情欲、金钱欲等都有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通过对张爱玲性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的性格由三种特质构成,即:敏感、早熟;沉静,孤僻;悲观、冷漠。这种性格影响了其创作风格,使其创作风格“强烈的残酷”和“无奈的苍凉”,令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而不是神化的女人;女人叛不出男门,是因为谋生之外她们也谋爱;“性”天然地存在于女性的天性里。像饮食之于生命那么重要。根本不存在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烘托环境气氛、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塑造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带给读者一场视觉的盛宴。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文体意识所表现出的鲜明选择性,主要是针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的,她与"宏大"叙事对抗的焦点是对"人性"和"历史"的不同认识,对抗最主要的策略是颠覆"宏大"叙事中的"完成"意向,而这种对抗的归属则是为市民的生命价值取向争取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视角入手,将张爱玲小说分为令人、古人、洋人、“现代人”四个独特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在今人“冷眼”下揭示的乱世人性、历史视角下的时代悲歌、洋人视野里的中国“沉香”以及其“现代”文学观对文学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