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传忠,上海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现任上海市新侨学院副院长。曾以特约主持人身份主持了《今日一字》、《诗情画意》、《中华成语趣谈》、《文学名著趣谈》等一系列电视专题节目,均受到好评。在20世纪80年代曾参加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工作,主编和编写了《作文指路》、《说话技巧》、《诗情画意》等专著和小册子20余种,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300篇。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有些时日了,这其间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做法,这些新的思想和做法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2.
桑哲 《现代语文》2004,(10):2-5
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级刊物《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人教社报刊社社长等职务。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等职。编辑、撰写、合著、主编“中学语文通编教材”、“初中重点中学分编教材”、《中学语文教学丛书》、《中学生怎样学语文》、《中学语文知识趣谈》、《中学生作文例话》、《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精粹》、《近现代名家作文论》、《建国五十年语文教材建设》《叶圣陶教育文集》、《初高中语文词语集释》等六十多本书。发表论述语文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文章60多篇,撰写序言40多篇。《张定远语文教育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李琳 《成才之路》2010,(10):I0020-I0020
本文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汉语知识,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趣谈”中汉字知识的编排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语文趣谈”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关、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字词的理解能力、彰显单元主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4.
吉春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北京小学,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了她的聪慧灵气,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的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曾荣获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有《语文教学活力说》、《新理念与语文教学设计》、《吉春亚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等教学专著20余本,发表论文、教学设计百余篇,两百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发表有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40余篇,另有20万字的散文书稿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先后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中学、松江县少年体校、松江二中任教,并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二年。198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任教。黄玉峰先生系我国资深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学组负责人),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中学组负责人)。他参加高考命题、参与高考阅卷多年,曾为作文组组长。编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做人》《阿爸教现代科技》《阿爸教读书》《育人之道》《六朝山水诗派》《东方情商》《高考复习战略丛书》等。参加编写的图书有:《新语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说话的技巧》等。发表了《还我朗朗读书声》《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论夏丏尊的小品文写作》等论文。作为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黄玉峰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是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语文教学中的,因此有人称他为语文教学的"叛逆"、一个"特立独行者"。黄玉峰先生还曾经是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总理论经纬策划、总撰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黄玉峰老师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在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作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李白与杜甫》《苏东坡》等节目。  相似文献   

6.
黄玉俭 《教书育人》2001,(21):23-24
最近,语文教育受到来自各层各界人士言辞尖锐的批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8年教育宣传报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了很大篇幅以语文为例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病,并强调“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中讲知识太多,钻牛角尖,大量时间没有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偏向……”,《文摘报》中的《语文教育忧思》、《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等报刊栏目都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最让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吓出一身冷汗的,当数《羊城晚报》上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文中的老编辑说,这语文教育,已不是误人…  相似文献   

7.
陈思 《现代语文》2009,(4):8-10
彭小明是我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彭小明大学毕业,先后在浙江省云和伏布农林中学、云和中学、丽水学院和温州大学任教,并长期从事《语文》和《语文教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对语文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80余篇教育研究论文,先后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学语文教学》《现代语文》等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张志公(1918~1997),著名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 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自40年代起,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开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研究语言学、英语教学、汉语文教学。 代表作有《汉语语法常识》、《语法学习讲话》、《修辞概要》、《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张志公文集》等。张志公先生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他从语言学和语文教育这两个角度研究,视野开阔,时有创新。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积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推出了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让人感到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称赞。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忙于教学,很少学习新课程标准,课改意识淡薄。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与新课改一同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带头人。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学解读学导论》《语文教育文化学》《语文阅读活动论》《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等学术著作20多部,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九五立项基金课题《文学解读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课题《语文教育文化学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研究》等近10项,曾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兼任中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团体职务。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研究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理论著作。这本著作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传统进行了科学反思,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轨迹进行了科学分析,总结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发展规律。对20世纪20年代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大讨论做了准确评价,对20世纪前期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教材的改革做了系统评述。并对20世纪前期有影响的13位语文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重点评介。这本著作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开创和奠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学语文》2002,(6):13-13
《山中访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是作者同自然与生命的对话。作者发挥奇妙的想象,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石桥、山林、小鸟、山泉、瀑布等都是他的  相似文献   

13.
《春晓》选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社编),其中有几个词语解释令人疑惑。疑惑不解,教师就不能正确理解诗文的含义,不能正确地读出诗中的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情画意,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朗读。可见,正确理解诗中词语的含义,是教师能正确朗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由初中调到高中的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中职《语文》,而是普高《语文》(人教版)。开始审视教本的时候,内心便闪过一个念头:这上面怎么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还有行书书写的《琵琶行》节选?这里面有什么联系?又查看了其他几册教本,封面都是《清明上河图》(只画面不同)和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书法艺术。于是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高中的语文将不同于初中,其中将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它可能涵盖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促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校园生活更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主编教育部推荐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史专著《建国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概述》,以及《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科学化的探索》《小学生阅读辞海》《小学语文阅读辞典》等;参与编写《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生实用作文手册》等学术著作和教学辅导书籍。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二十多篇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主持科研项目《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获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术著作《建国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概述》获全国小语会20年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成人高校学员在选择了计算机、财会、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等一些热门专业的同时,忽视了对语文基础学科的学习。像《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作为成人高校的基础课,本应受到重视,然而在众多热门学科的冲击下却倍受冷落。针对成人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提高学员对语文基础作用的认识的同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予以改进。一、强化写作课的实用性现在,社会上需要大量懂应用写作的人才。比如:机关需要会写公文和各种机关事务文书的人;经济工作中需要会写市场调查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学语文》2008,(6):25-26
《语文学习》曾摘要刊登了一封学生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学生语文学得好,得益于自己长期的课外阅读,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2007,(9):4-6
田本娜:女,生于1928年,天津市人。1952年毕业于原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科学及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和《小学教育学》,参加编写的著作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词典》《外国教育家评传》《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甘红 《中学文科》2006,(4):42-42
在我们语文教师眼中,语文课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一门学科,带给学生的是意味深长的隽永。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往往不喜欢语文,甚至讨厌语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