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人教社2003版)第15页的《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中,把“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我以为是一处明显的错误。“关中”最早称呼来自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是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它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箫关以南、武关以北,四关之中而得名。在战国时,它是秦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秦朝的统治中心,因而又叫秦中;秦汉以后关中称呼一直没变,现在它仍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陕西省也因此简称为“秦”。关中海拔约500米,因为它面积大而号称800里秦川。《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李由富 《语文知识》2004,(11):11-13
一、地区名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赤壁之战》:“亮兄瑾也,避乱江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相似文献   

3.
一、刘邦所言“入关”的“关”可能不是指函谷关。有教师讲到“秋毫不敢有所近”和“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时,沿用1996年人教版教参的说法将“关”全部解释成函谷关,笔者怀疑此说欠妥。请看以下材料:  相似文献   

4.
汉代萧关考     
萧关又称陇山关,位于关中西北,在今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县境内,是关中四关之一。据载它“三面陡立,北踞高埠”,形势险要,是长安通向漠北的重要关口之一,具有“长安咽喉西凉襟带”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是,萧关究竟在固原何处,宋朝以来,众说纷云(有瓦亭、三关之说,有开城,硝河之议),莫衷一是。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今固原东南古城公社古城址就是  相似文献   

5.
关中东部,黄河天堑断其东,在黄河西岸又设临晋关,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正因为临晋关是关中重要关塞,所以在此一带多发生战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项羽经过钜鹿激战,歼灭秦军主力,威名大振,率四十万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开往关中。而此时刘邦已捷足先登进入关内,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面对着轻松窃取胜利果实的刘邦,项羽焉能甘心?而曹无伤的告密、范增的“望气”进一步激怒了项羽,一场大战如箭在弦。但是故事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刘邦接受了项伯的建议至鸿门“道歉”,项羽一反常态,对范增的“杀刘”暗示不予理会,对项伯的公然“护刘”熟视无睹,对樊哙的闯帐虽怒斥却又礼遇有加,对提供情报的曹无伤轻易出卖,对刘邦的借故逃脱毫不在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东汉函谷关的建关时间、迁关原因、关城位置、关城状态以及发生的重大军事活动等进行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距关,毋内诸侯”的“内”,课本注为:“内,同‘纳’,接纳。”我以为极不妥当,应予订正。理由是: 一、秦朝末年,各种反秦势力蜂起,且皆以“先破秦入咸阳”称王关中为目标,你争我斗,势不两立。因此,这里的“内”就是“内”,指函谷关内(西)。“毋内”就是“毋使内”,就是“毋使之内”,就是“先破秦入咸阳”的沛公“毋使诸侯进入函谷关内”。为什么这样讲呢?你攻我守,你来我打,如此而已。守之唯恐不固,打之唯恐不力,怎么能谈得上“接纳”呢?如果硬解成“接纳”,就把诸侯之间刀兵相见、你死我活的情势变为比较友好或至少是一般关系了。这既有悖历史事实,也破坏了本文所描写的刘项争斗的紧张气氛。  相似文献   

9.
位于灵宝附近的函谷关是先秦时期的天险。西汉时期,函谷关东迁至新安县。这次迁移的原因,是因为军队构成的变化,导致函谷关天险地位的动摇、军事价值降低。汉武帝时期,扩大中央集权,加强关中的政治地位的需要,造成函谷关向东迁移。函谷关东迁之后,其军事价值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于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盐州首当其冲。本文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作具体述论。  相似文献   

11.
河西的地域观念在唐代发生了变迁。唐朝前期的河西是指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即今甘肃西部及青海北部地区。但安史之乱后,河西之地逐渐没入吐蕃。随着唐廷对收复失地的无望,河西在地域上的界定随之发生变化,转而指代旧关内道北部的内地,即今山西、陕西间黄河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一、人物对话的个性艺术《鸿门宴》中人物形象均闪耀着个性的光芒:项羽的骄横自负,刘邦的善于权变,张良的老练多谋,范增的深谋远虑,樊哙的勇猛豪爽无不跃然纸上,这主要得益于个性鲜明的对话描写,人物对话生动地传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妨以项、刘二人面对突发事件的语言为例展开分析。项羽兵至函谷关,曹无伤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范增也进谏“沛公……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两人的话显然矛盾,但项羽没有觉察,他听进去的只有“欲王关中”“此其志不在小”这10个字,因为这10个字…  相似文献   

13.
是继函谷关之后的关中东大门,本文对潼关概况、关城位置、关塞构成等进行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14.
边境通行证来深圳之前,有一个问题要事先注意,那就是边境管理区通行证(俗称边防证)。深圳由六个区组成,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组成关内,龙岗、宝安两区是关外,从关外进入关内需要出示边防证,虽然现在入关已经基本不检查边防证了,但是还是准备一个好一些。如果你在家乡办证方便,就到当地公安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学界关于"关学"与"关学史"内涵及外延的揭示,往往采用"诠释""建构"的方法,屡屡造成某些脱离历史语境的现代过度阐释。通过解读相关史料,揭示"关学"初指"关中道学",后或指"濂洛关闽"之"关"(张载其学),或指"关中理学",其概念差异反映宋代以来关中儒学发展的嬗变实况,既突出泛义的"关中"地域特征,即非今陕西关中地域范围;又彰显理学(道学)内涵,即非所谓"关中之学"。历代"关学史"撰写亦遵循"以地系人"与"理学"特质,其肇自张载,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后的李铭诚、张元勋同时代关中学人为终结,而非以往学界或以宋末张载弟子,或以清初李二曲,或以清末刘古愚,或以牛兆濂为终结说。  相似文献   

16.
初中第五册《古代诗词曲五首》课后练习第一部分的“诵读”指导,将《杜少府之任蜀州》前两句这样划分朗读音步: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这种“诵读”指导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课本注释为:“城阙辅三秦”,“辅,辅佐,保卫。”“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秦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材《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选文之叙事,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与项羽暗通款曲开始。对照《项羽本纪》,选文前尚有关涉“鸿门宴”背景的少许文字: 《楚军》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下称“引文”) 引文清楚地记载,鸿门宴前,刘邦派兵“守关”、项羽率军“击关”,双方曾有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笔者认为,割断“函关之战”和“鸿门之宴”的内在联系,将引文一刀砍掉,既模糊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掐断了作者叙事的脉络。 应当看到,引文是交待刘邦鸿门“谢罪”原因的重要笔墨。  相似文献   

18.
马建新 《甘肃教育》2020,(4):120-120
嘉峪关地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中段,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这里是我国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交汇之处,是民族融合之关、东西交流之关。这里先后有月氏、乌孙、鲜卑、回鹘、党项等民族聚居生活,更是关内关外多民族历史文化融汇之地,本土民间美术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下面,笔者以嘉峪关本土民间美术为"主题教学",从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并能创作这些古朴的艺术瑰宝,从而传承本土民间美术,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上都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北萧关”考———兼证闪关原址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环县城北二里张耀民前言《说文》曰:萧,蒿草也;关,“以木横持门户”,谷谓之“闭也”。顾名思义,萧关者,言将寂静、荒闵、清肃、萧索等皆闭之于境外也。所以,古代对其边境萧索之地,往往命名或借用“萧关”二字者,...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部汉长城遗迹考李并成《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令居在今兰州市永登县境,“筑令居以西”即修筑兰州黄河以百通往河西走廊的长城,皆在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杨通。历经两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