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识教育在哈佛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涵  陈颖 《文教资料》2010,(8):113-115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享誉世界,这是该大学硕果累累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一流大学的创建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大学校长的改革举措和通识教育理念的发展两个角度阐述通识教育在哈佛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西古代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人"为宗旨、藉由经典传授而发展心智的教育,其历史演进对各自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形成两种通识教育传统,包括以儒学为核心理念,兼容诸子学说、佛教文化的古代大学教育传统及以西方大学制度为组织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其中所倡导和实行的育人为先、通识为本的大学理念,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品德与才学并重的师资标准,民主治校和兼容并包的管理方式,注重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导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传统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近代大学由旧入新、成为现代大学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校长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大学的面貌和基本理念,确立了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这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确立继承、批判或改造的态度;在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之间作出恰当的定位;在大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进行取舍和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确立、发展和实践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成功履行职责的基础;大学校长应认真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积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忠实于大学的传统理念、勇于吸纳国外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对于大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耶鲁大学现任校长雷文教授被公认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杰出领导者之一,其治校理念主要有:校长职业化思想、秉承通识教育理念、创建全球性大学.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思想诞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并在欧美大学一直得到实施。通识教育也是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会大学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国人自办大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人们深思。对通识教育本义理解上的误区,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理念,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校长的视角来总括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士志于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表述,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大学之道的耦合,是推动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建设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第三,精神建构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第四,文化自觉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文化使命。第五,和而不同是大学本土化发展应具有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理念倍受重视。通识教育理念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大学英语教育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和融合通识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作为大学管理者弄清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推进大学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理念,应当体现在大学的各个方面。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把通识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文章从文化自觉谈起,通过缩小文化自觉的外延,逐步分析文化自觉对于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意义。笔者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试图从高职教育的现状中探索出人文教育的筋骨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洪堡大学理念述评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洪堡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认为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 ,是高等学术机构 ,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大学具有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双重职能 ,人才培养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完人” ,而大学要培养完人 ,就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重视普通教育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究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十分有限,普遍以学历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各种学习形式融合度低,教学站点布局缺乏市场化。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中,研究型大学要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全方位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树立"顾客导向"意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把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在国家精英大学体系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符号象征意义。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小型精英文理学院和作为一流研究型大学核心的文理学院是美国精英大学的象征性符号,是典型案例;法国高等专科学校建构国家精英大学身份的过程看上去最不需要通识教育的象征性资源,但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对后者的接纳与汲取,是最小可能的关键案例。而中国研究型大学是深受欧陆影响的以专业教育和专业院系为主导制度逻辑的精英大学体系,但改革者对于通识教育的基本认知与共同想象却是由美国通识教育与文理学院模式所塑造的,这一符号植入与专业逻辑之间的不断冲突与反复调试,成为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独特面相。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系统分化为学科型、专业型和职业型三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学术型人才、工程师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其中大学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校属于精英高等教育,大学职业学院属于大众高等教育,但由于在政策上至今未构建起统一的政策框架加以分类引导,因而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法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并进而影响了法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The classical university is under attack because of the perception that it has not kept pace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society and that it no longer serves societal needs. Therefore, as the argument goes, the university must change. This article, tha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tackles these issues. The first part is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Cyprus and of it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a presentation of three dilemmas facing higher education: general versus specialized higher education, elite versus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在制度层面建立起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课程层面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在体制层面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鼓励各类高校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发展,在物质层面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