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纵读陶诗,深感真实自然,韵味无穷,从中能体会出日常生活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心灵深处有一座“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之“城”,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时代致使他“有志不获骋”,他最终“归园田居”了。然而即便归隐后,他依然难以忘怀于世,为志不得行而悲愤伤感。本文力图阐明陶渊明始终遭其心灵“围城”纠缠困扰,其诗文创作也因而带来了感伤特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天人观具有儒道互补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及荀学之天道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不干预人事,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并据此对天道报应说提出质疑,对神仙迷信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受儒家天命观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影响,认为秦汉兴亡是天命所致,天人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说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6.
樊华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57-161
在东晋那黑暗的年代里,陶渊明是那寂静文学时代的一颗晨星,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的命运悲剧者。他这样一个年少即有抱负的诗人最终却退隐南山,其思想历程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本文力图通过陶渊明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到最后的自我拯救,脱离樊笼,灵与肉的共同回归自然的真正洒脱和逍遥。  相似文献   

7.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年,其实诸子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论业已成熟。荀子以儒家学说为主,又适应了时代大的趋势,兼采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哲学观。他的“天人观”就是在儒道两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警醒世人的的言论,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感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一旦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鲁迅:《青年必读书》,《京报副刊》1925年1月25日)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大要在劝青年人直面人生和世界,用行动去改变旧中国的现状。其深微的含义决非那种愤激的态度所能掩盖住,在此不是本文讨论的。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歌广为流传并深为后人所喜爱与其人格操守有着密切的关系。陶渊明清高守节的人格,率真自然的品性,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任真自适的心态,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剖析清人极度儒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以为,清人儒化陶渊明达于极致,这与清代倡儒道理学、遗民文人群体尊陶热情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并就清人对陶渊明的儒化与宋人对陶渊明的神化进行了简要的对比论析。  相似文献   

12.
大道自然--陶渊明的玄学人格及其自然之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作为从玄学“山水诗人”阵营中脱离出来的“田园诗人”,其儒道释兼综的玄学人格对后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结合儒道释的自然观对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审美趣味作分析,并体味其深谙于其中的自然之乐。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屡次表示对东晋陶渊明和北朝颜之推的敬佩,并在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上受到的影响,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偏重,以陶渊明和颜之推为参照系来研究三四十年代的周作人,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三十年代到四十代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陶的不参加东晋庐山慧远佛教集团的个案入手,揭示其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融会传统的儒道玄思想,以审美代宗教,形成了一种独立世俗的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对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一生性好田园,心系田园,回归田园,终死田里,与田园有着特殊的关系.他在回归自然、躬耕田园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重本寻根的历史传统,人与万物自然契合的哲学背景,魏晋动乱残酷的社会现实,浔阳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躬耕的劳动实践,铸造了陶渊明的田园人格,提炼了精醇的诗品.  相似文献   

16.
17.
论陶渊明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生命智慧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生命观下自我心灵世界的救赎,这可从“飞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饮酒意趣下的渐近自然”等方面获得解释。而最重要的是方法论上,陶渊明为了拯救自我苦难焦灼的人生,采取了具有心灵疗救意味的求索探寻,即安时处顺、审美自足信念的思考;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定位;躬耕陇亩、自耕自资生活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一切最终使得陶渊明成为了一个人生的智者。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在这种魏晋更替的社会转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朝代更替思想。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符命灾异,是人们解释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朝代更替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为司马氏代魏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20.
阮籍与陶渊明,同中有异:经历相近,而入仕动机和陷入官场程度有异;阮成为意识形态的突出代表,陶仅是个善觉之“达人”;两人都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阮“忧愤无端,慷慨任气”,陶则“超然事外,平淡冲和”;创作上,阮多写忧生之叹,多比兴寄托,陶对阮有传承更有突破,多抒情写志,平淡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