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大约三分之二,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学生思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了中学生最喜欢读的课文.每个新学期开学,新的语文课本发下来,学生最先看、最爱看的往往都是文学课文.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文学教育在中学生中收到的成效确实不容乐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语文只是作为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文学教学也变成了实用文教学,文学作品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这就导致很多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名著时总是了无兴趣,更不用谈文学鉴赏和人文素养了.  相似文献   

3.
八卦田     
《小学生时代》2013,(1):22-23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进教材 据新华社电,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此事引发社会热议,焦点集中在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结合中学生文学作品学习的实际,从整体感知方面阐述文学作品阅读方式的内涵和操作方法,教师通过用整体感知的理念研究教材;在整体感知背景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培养语感、畅谈感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学作品的思维意识;教给学生整体感知文学作品的方法,最终养成师生整体感知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学教育的范围界定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等问题 ,不少专家或中学语文教学同仁已有不少论述。笔者拟就文学教育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主体问题 ,谈一点看法。一、改革讲析模式 ,让学生成为阅读文学作品的主体绝大多数中学生都爱读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一般都是经典作品或经编者精选的上乘之作 ,因此 ,语文课上学生理应对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兴趣盎然 ,充满激情 ,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曾就中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兴趣问题做过问卷调查 ,结果有三分之一多的被调查者坦…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性作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一类是文学笔调的写实作品,如描写文、抒情文之类的作品。它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例很大,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中,文学性作品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各类实验教材也大体相同。教好这类文章,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文能力有极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西方人物形象是中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塑造的西方人物形象,大多体现了善良悲悯,以及乐于探索和敢于斗争的良好道德品质。这些人物形象具有经典性、教育性、立体性的特征。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在西方作品的选编内容上仍不够全面。因此,教材中西方文学作品的选编,应适当增加以西方女性形象塑造为主的文本;扩大选文的国别范畴,选择更能体现各国人民性格特征的西方作品;应重视西方选文的教育价值导向,注意外来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多方面影响,帮助学生理性看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语文系列·德国卷》由《意林》编辑部从德国原版语文教材中选出经典阅读篇章编撰而成。这套图书既有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又有理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即包含本国历史转折时期,又吸纳各国优秀文学作品;呈现出的创新思维、创意写作,以及对中学生想象力的鼓励,给我国语文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洪哲 《现代语文》2009,(10):151-152
戏剧是文学作品四大样式之一。作为舞台演出基础及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的剧本,历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中学生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一般地说,选作教材的剧本应该主题鲜明,文质兼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名著阅读考查具有很高的课程价值,但目前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存在不足,建议阅读教材相对固定,命题可适度关联深度鉴赏内容,要体现文学作品的文学之美,从而引领中学生的阅读生活,体现更高的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蔡国清 《教育评论》2004,(5):111-112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要从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入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激活"语文教材。文学作品源于社会和人生,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教材合理的挖掘中寻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2,(31):16
马涤明在2012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莫言作品要进中学教材,引发一些争论。有人担心,莫言的作品让中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中学生学习?固然,出自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文学作品,是否适合中学教材,这个问题不能不斟酌,但更重要的问题还是,选莫言作品进教材,究竟是出于何考虑:是认为莫言作品能够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莫言与语文     
我认为,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以僵化、虚伪道德作为借口来拦截学生阅读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不仅荒谬,而且可笑。即使以教材编写者的道德逻辑,莫言的短篇小说也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今天的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形式,每篇课文只是举例,加之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新教材亦然),很难满足中学生喜欢广泛涉猎的心态,他们的目光便自然转向了书本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当代文学作品,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可能夹泥带沙;各种新潮、新体、新派。令人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我建议:适当选编一批我国和世界的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我国文学界,打倒四人帮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真可谓群星灿烂,大放异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是否可以象数理化教材那样,压缩一些废旧的重复的内容,把我国和世界上的“最新成就”增编到课本里来? 适当选编当代优秀作品,是建设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更适合于青少年中学生的特点。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虽然有它很大的特点,也有不少问题值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形象,尤其是文学形象构成的典型,无疑是这些作品中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认知文学典型及典型化,是中学生理应了解的文学理论常识,是进一步赏析文学典型以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86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写作题是根据《十五的月亮》歌词的艺术特色,写一段百字评论。这种作文题型的出现,曾引起有关人士的争论。两年多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是不妨练练文艺短评的,新大纲对高三学生提出了“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要求,新编教材也相应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涉及“文评”(影评)和“读后感”(观后感)两种。但中学生对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极易混淆。应想法帮助中学生区别这两种不同文体,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上海市率先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爱情如歌”。这一主题过去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一直是个禁忌。因此它的增加引发了一场教育中该不该有爱情教育的大争论。人教版高中教材也有许多涉及爱情的课文,那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要不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爱情作品,在教授这些作品时,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通过这些婚恋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