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鉴于当前对于引用动机的研究缺乏一致性的总结和归类,对于不同的引用动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缺乏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5个重要的引用动机,在将引用动机的类型分为内在引用动机和外在引用动机两类的基础上,检验引用动机对引用行为以及不同的引用动机间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量表式问卷对科研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所回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行为会受到"知识主张"、"价值感知"、"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等引用动机的影响.从引用动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看,内在引用动机--"知识主张"会影响科研人员对"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另一个内在引用动机--"价值感知"会影响科研人员对"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5):53-59
文章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上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范颖  吴越 《现代传播》2016,(4):70-75
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研究专利引文形成的路径是合理评估数据样本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立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 以行为逻辑为视角,从专利引用行为的主体、动机、行为能力和外部的引用行为规则4个因素对专利引文的形成路径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行为主体经历心理阶段和实施阶段,在外部规则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专利引文。专利申请主体的因素是导致引用动机和引用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专利引用结果的差异,构建样本和模型时应对不同属性的主体的引文作出区分。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传播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了开创性探索,论文建构的四个理论模式——政府形象形成的基本模式;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模式(政府行为+解释政府行为=政府形象传播);政府形象传播的扩展模式;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目标模式,为政府形象传播的理论建设和实务操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对当前对内对外新闻传播和政治传播也有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娜  马云飞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100-107
对网络用户大众标注行为的动机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网络用户标注行为的动机多种多样;用户标注动机会受网站类型、资源类型、标签便利性、用户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标签便利性对标注动机的影响最为显著;用户标注动机与其标注行为的强度和频度间均有一定的关系;标注动机不同的用户喜好使用标签的类型与形式均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用户参与大众标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文本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基于互动和分享的社会化阅读日益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本研究以微信阅读为研究案例, 以上海初高中生为样本对象考察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上海14所中学获取1 039份有效问卷, 对他们的数据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的内在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对社会化阅读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但社交性动机是他们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重要的动机因素.②年级和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社交性动机和社会化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初中生和城区生而言, 高中生和郊区生的社交性动机对其社会化阅读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倪炜伦  薛可 《东南传播》2021,(5):108-112
近年来社交媒体用户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重要助推力.基于动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传播的动机与行为.结果表明: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对社交媒体用户传播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公共动机,即越积极维护公共利益的用户,越会踊跃地在社交媒体中生产危机信息;宣泄动机和共鸣动机对用户的公共危机传播行为影响较小,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众动机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行为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图书借阅动机是制约图书借阅行为的重要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借助相关动机理论,尤其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分析大学生图书借阅行为的一般模式,构建大学生图书借阅行为的动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培养、目标设定、奖惩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对当前如何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图书借阅行为动机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高校竞争力提升的瓶颈.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技术、加强共享文化建设上,对如何激励教师分享自己知识的动机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从高校教师个体动机层面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制约高校教师共享行为的动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群体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动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社会化媒体的流行使信息分享成为用户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本文通过对研究生群体访谈,了解其利用社会化媒体分享信息的动机,结合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动机模型。通过对342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对该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藏动机、名誉声望、自身需求、利他动机、安全需要是影响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而社交动机对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论电视广告失范与广告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电视广告的失范行为,广大受众早有微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曾制订了有关的政策、法规,并三令五中加以禁止,但时至今日,违禁和打擦边球的现象仍有发生,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此文对造成失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对我国电视广告的伦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值得广告从业者一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高校竞争力提升的瓶颈。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技术、加强共享文化建设上,对如何激励教师分享自己知识的动机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从高校教师个体动机层面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制约高校教师共享行为的动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国内外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综合述评的基础上,对转型期我国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相应转型提出了若干设想。政府信息资源规划应面向政府转型、面向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和面向信息资源要素集成,从而实现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全要素规划、跨组织的全方位规划和面向权利保护与社会服务的开放型规划。文章设计了转型中的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结构模型,并提出了若干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9):55-62
近年来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已成为公共危机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探讨了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结构及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公共危机传播的动机主要有信息、公共、社交、共鸣和宣泄动机;信息、公共和社交动机对公共危机信息获取和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宣泄动机正向影响公共危机信息生产行为;共鸣动机负向影响公共危机信息获取和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7.
政府传播与制造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行为”与“解释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讨论了“制造认同”之于政府传播的价值与内在联系.认同的生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生于互动主体间的认同主要体现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政府作为制造公众对其集体认同的主体,无论对内或对外,都有必要了解公众现有的价值取向,理解其心理渴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之相符合的相应作为,努力成为公众的心 里寄托和信赖对象,真正实现公众高认同度的产生.无论面对国内民众还是国际社会,政府传播归根结底是政府执政理念、价值观的传播,只有通过努力获取国内外社会对于政府的认同,营造其对政府作为的同意,才能有助于政府施政与外交的有效进行.基于此,制造认同必然成为政府传播的主要目标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具有仁慈倾向、出自适宜动机的行为,是需要报答的。因为它是公认的感激的对象、或是能激起旁观者出于同情的感激的对象。具有伤害倾向、出自不适宜动机的行为,是需要惩罚的,因为它是公认的憎恨的对象,或是能激起旁观者出于同情的憎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当代传播》2005,(1):58-59
自"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受众需要的动机分析就成为其主要关注的课题,然而传统的研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媒介动机的来源、媒介动机与媒介行为的关联。本文将阐释通过受众媒介接受的使用与满足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模仿、虚拟化认同和信息的再处理是实现其完成从媒介行为转化为媒介动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的繁荣带来了电子红包大战,"红包大战"的参与者包括平台提供者、发红包者、抢红包者、旁观者;"红包大战"参与者行为类型主要有:发红包、抢红包、索要红包、晒红包;平台提供者的动机是争夺用户,发红包者的动机是提升品牌、巩固社交、享受娱乐,抢红包者的动机是休闲娱乐、想占便宜、享受参与的快感、寻找春节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