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地推动各行业业态的变革。视觉设计实践已然从传统的印刷媒介设计转变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设计的变革当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引领下,融合新兴媒介寻求教学创新。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想对视觉传达设计在实践环节中的变革,从而反馈于教学环节的变革特征。  相似文献   

2.
肇燮 《新闻世界》2014,(4):131-132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媒介的日新月异,媒介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对应的基本框架、基本哲学和基本生存方式。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雷霆万钧之势叩开了新媒体时代的大门,它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和社会生态。面对新媒体,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不仅要从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更要在深层的媒介规律和媒介运行模式上与新媒体时代的逻辑接轨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田丽 《青年记者》2020,(4):48-51
宣传工作是我党的“法宝”,战争年代,依靠宣传发动群众,取得革命胜利;建设时期,依靠宣传凝心聚力,统战群团。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传播生态的变化,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新媒介的迅速崛起,掀起了数字化推动下的媒介融合大潮.如何应对既是机遇亦是挑战的媒介融合趋势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是传统传媒业应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及变革研究》一书,在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媒介融合内涵...  相似文献   

5.
回顾传媒历史,每一次新媒介的诞生都意味着"旧"媒介的转型。当互联网诞生时,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广播电视向视听新媒体拓展,从而引发了整个媒介文化领域的生态革命。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产生了从信息传播环节到科技、文化与制度层面的整体性变革,从而引发了广播电视文化自觉与重塑的思考。一、广电文化的科技性: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  相似文献   

6.
高山冰 《传媒》2014,(7):47-50
正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诞生都会给新闻传播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并以其巨大的内力推动着新旧媒体之间力量对比和战略关系的变革。基于信息、网络等技术的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数字化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同时,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与聚合力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对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生态的建构、媒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面对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新兴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广告业务转移和流失带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中外媒体集团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提升传统电视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告媒介的变革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普及,广告媒介经历了纸质媒介(报刊)、电波媒介(广播)、图像媒介(电视)、字节媒介(网络)等的一系列变革。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东办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创造使用了铅活字印刷术,首开了两方印刷广告之  相似文献   

8.
杨小玲 《今传媒》2014,(8):35-36
科技发展推动着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媒介从传统的报刊、广电到互联网、大数据。如今基于Web2.0下的媒体传播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自媒体打破了过去大众传媒一对多,你说我听,公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技术赋权,使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传"和"受"的双向互动。网络媒体深刻的改变了中国大众媒介生态环境,也进而形成了舆论的新格局。舆论新格局对公众舆论产生的影响,即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嘉兴学院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找到互联网的"接口",以变应变,适应技术发展的新常态,主动融入这场波澜壮阔的媒介技术变革。媒介技术的演进是周期性的。一波又一波的媒介技术,不断改写人类历史的景观。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介、互联网依次登场,不停刷新人类媒介技术史。而且,越到后来,媒介技术更替的周期越短,技术升级速度越快。一种传播媒介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媒介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使得媒介图景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对于人类而言,媒介技术有点像所罗门瓶子中的魔怪,被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嘉兴学院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并且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互相影响和推动,媒介之间的聚合与互动成为媒介生态环境新系统的突出特征。在向全媒体过渡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不仅面临着利用新媒体扩展业务的机遇,还面临着新旧媒体的竞争和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的载体——媒介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一次次的变革,一次次的进步,一次次地使人们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利。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几种泾渭分明的媒体已经悄悄地在进行着一场新的融合,即“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让社会公正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媒介伦理问题作为大众传媒与社会公正关系的实质使得二者有史以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社会向更加公正的方向迈进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但也不得不面对其带来的关于社会公正的困惑。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期许,社会公正的基本气质与精神将扩散到更加广泛的角落。  相似文献   

15.
严利华 《今传媒》2012,(1):27-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让社会公正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媒介伦理问题作为大众传媒与社会公正关系的实质使得二者有史以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社会向更加公正的方向迈进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但也不得不面对其带来的关于社会公正的困惑。尽管如此,我们仍有理由期许,社会公正的基本气质与精神将扩散到更加广泛的角落。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曹璐 《中国广播》2010,(11):16-19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国情特色背景下。中国广播媒介亦处于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背景下的媒介转型。本次城市广播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广播的发展与变革,体现了城市广播决策层对当代城市广播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王鑫宏 《编辑之友》2015,(10):93-98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代礼乐思想的瓦解与转向,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促进新思想的相对普及.书写媒介迎合变革时期的思想传播要求,给予了书写媒介对思想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视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估体系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网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互动和融合,将促使电视业发生巨大变革.视网融合不仅推动新的媒介形态出现,还促进了节目内容、营销模式、产业链等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本文立足视网融合的媒介环境,从电视媒介的变化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传播方式改变带来受众主体性的增加、节目多渠道播出对受众参与方式的影响、以及电视和互联网之间媒介议程相互设王等角度,分析视网融合给电视节目影响力带来的变化,结合传统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弊端,探讨在视网融合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价体系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曹璐 《河北广播》2005,(3):33-35
《阳光热线》理政性热线节目之所以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媒介竞争格局中成为最受欢迎、收听率最高的品牌节目,不仅仅是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业务层面变革,更重要的是从中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主流广播媒介的理念变革。从这个角度讲,《阳光热线》理政节目研讨的理论意义大于实务经验的总结。通过研讨,就社会转型与广播主流媒介理念变革的视角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