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编辑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具备对整个新闻的掌控,更需要在已经编辑完成的新闻稿件下进行"再创作"。只有通过"再创作",新闻稿件的创新编排以及内容的新颖才会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本文将结合电视新闻编辑与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进行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的判断贯穿媒体从业人员工作始终,如何迅速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是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新闻价值理论一直是新闻学重要的、基础性的、支撑性的理论,尽管人们早有论及,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得到深入探讨和解决。文章在众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解构重构,对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上做"加法""减法",以期进一步对主体的新闻活动进行规范,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意思是编辑在默默辛苦地为作者做嫁衣,无名无利.但14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编辑的工作决不止于此,编辑的境界也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会议报道中,要花更大气力去做的,不是简单的条数、字数上的"减法",而是挖掘其中政策和工作信息,以新的新闻宣传形式全力做好"加法".  相似文献   

5.
杨林生 《新闻知识》2012,(1):100-101
编辑是每位新闻从业者都可能面对的角色,特别是身处在信息万千的网络时代,就编辑和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本身而言,无论从思维认识、工作程序,还是管理方式与工作技巧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长期以来,有不少人片面认为,编辑无学,编辑工作单一,这不仅体现了对编辑和编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媒体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认为,深化现代新闻改革,首先要让更多的新闻从业者认识自己处在"网络时代",其次要学会适应形势变化,练好"特殊本领",才能正确把握好媒体自身前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对新闻稿件的处理,从时效与时宜的角度"适时"把握其"度",要远远比"抢"新闻更为重要。怎样尽可能快地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编辑工作应不断考虑的问题。有些报道内容尽管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却有可能因为是最新报道,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优先编排;有的虽是最新报道,但由于和其他报道相比显得不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8.
采写工作性新闻需要视角的多样性——需要正视角、侧视角,也需要反视角。拓宽眼界,用多视角发现新闻,写出新闻,我们的报纸就会更好看,读者就会更爱看。一、反程序视角传统的工作性报道,往往有个程序模式,先写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再写这项工作怎么做,然后写工作效果。简要地说,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成熟的编辑,首先要具备准确判断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眼力",还要具备对新闻稿件进行"包装"的"手力"。经过编辑不是事实"注水"也非硬性"拔高"的精心"包装",一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会迅速提升和放大,凸显"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要懂一些,但不一定懂得多。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字稿,其实就是记者提交给编辑的新闻写作文本,是记者按照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新闻的脉络,采写的稿件。而编撰二字,则主要强调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详细解释撰写。从事新闻文字稿编撰的人可以在驾驭新闻写作的基础之上,对新闻文本进行梳理脉络、提炼标题、整合素材、适当删减、过渡自然、修改病句等后期整理工作,它是新闻的后期包装工作,做得好,一篇报道新闻会更加吸引人,做不好,反而容易杂糅记者的报道思路,造成"四不像",因此,新闻文字稿编撰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14.
"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12):19-20
当《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还在坚守"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时,各地方台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大都以轻松的"说"和"聊"的方式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则在"说新闻"之外更增加了演绎新闻的成分,姑且称之为"秀新闻"吧。从循规蹈矩的"报新闻"、"播新闻",到随意轻松的"说新闻"、"聊新闻",再到多少有些越轨的"秀新闻"、甚至"演新闻",如今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华社新闻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但仍然不能满足媒体和受众的需要。作为新华人,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新华社报道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快些,再快些。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编辑策划指挥工作,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我们的报道在整体上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对新闻传播的"集大成",和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还要成为信息的"整合者",使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及销量,这就对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守门人",编辑不但要精心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创新宣传方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电视新闻编辑有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不仅从事新闻编辑、编排,还要经常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一、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出。电视新闻已经由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是新闻宣传的"守门员",是新闻宴会的"厨师",编辑的能力高低对于整个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编辑有创新的思维和想法,同样需要编辑有较高的素质与工作技巧。本文针对编辑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从编辑工作的内容出发,总结三个方面的策划与创新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夜班编辑是新闻稿件的"把关人",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宣传效果、报纸的质量及读者的社会反应。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夜班编辑,除了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外,还应该在把握以下几个"准确度"上下功夫,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