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刻板印象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消极影响 最早提出刻板印象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上个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他的著作<舆论学>中,借用传播史上"铅版化(‘像浇铸的铅版一样牢固而一成不变')"这一印刷术语,形象地传达出刻板印象的认知心理特征.即使随着时代变迁,某个群体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刻板印象的僵化模式依然使认知主体对客体的新变化"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
刻板印象的含义刻板印象(Stereotype)最初是一个印刷行业的术语,最早将刻板印象作为一个社会科学术语使用的是美国著名的政治专栏作家李普曼。他在自己的传世之作《PublicOpinion》中对刻板印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此后,刻板印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有关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相互关系4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研究发现: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为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学历、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状况是影响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图书馆服务水平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有关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相互关系5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现阶段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项目调查问卷结果,从理论准备、调查过程、内容分析、对策探讨等角度,对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进行全面分析,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包括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员工作印象和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三个部分,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形象较好,但仍有些许问题,需要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采访中刻板印象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新闻前哨》2008,(8):66-67
刻板印象是一种人类天生具有的认知策略,它自动地、无意识地、难以改变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刻板印象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本文引用社会认知心理学中对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分析它对新闻采访工作的影响,探讨记者应该如何控制刻板印象的不利影响,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7.
谢点  余红 《新闻前哨》2014,(3):33-36
在舆情事件频发的信息时代,刻板印象经常被认为显著影响受众解码。本文以“开宝马留学生在美遭枪杀”事件为例,实证考察受众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程度与受众对此事件解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受众对于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是偏消极的;(2)受众对“开宝马留学生在美遭枪杀”的解读方式与其对富二代刻板印象并不显著相关;(3)刻板印象在对受众解码发生影响时,是“双过程模型”,即重要性是有限的,有条件的;(4)教育程度、话语权资源、媒介符码呈现是刻板印象对受众解码造成影响的干扰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变迁历程,深入挖掘了造成当今诸多图书馆职业问题的原因。通过访谈1977年至今历届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发现:①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随时代的发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1970—1990年代初期,公众对于图书馆员职业的刻板印象包括:工作环境好、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可以看书等;当代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大约形成于1990年代中后期,印象则转变为:收入低、清闲、专业性不强、适合女性等;②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共生关系;③时代背景参与塑造了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图书馆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与时代背景不无关系,但更多则来源于此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遗留问题的长期积累,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使社会公众产生更多关于图书馆职业的消极印象,将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中媒介刻板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跨文化传播中大众媒介在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列举大众媒介对特定国家、社会群体、性别等的再现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受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并试图用霸权理论和这一领域内已有的各项研究结论来解释媒介形成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王艳 《现代传播》2007,(3):125-127
在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传统视阈下,大众传播媒介更多的是以产生、流传和强化刻板印象的“第三种来源”的姿态出现,本文则依据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和由此引发的“传媒表征”的不断变迁,推导出一种刻板印象的“动态观”,并发现积极的刻板印象较之消极的刻板印象更容易为媒介所改写。同时,大众传播媒介在改写刻板印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的传播原则,以求发挥和实现最为和谐的社会传播效能。而以上论述均可以在近年来媒介对高校教师的报道中得到正反两个维度的双向印证。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4,(1):13-16
【本文采用控制实验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影响大学生网民信息解码的测试,考察了受众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程度与受众对此事件解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受众对“方舟子文章”的解读方式与其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显著相关,持有较好的刻板印象者,其信息解码程度最高;2)被告知文章的作者,大学生的信息解码程度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认知,并对其进行拓展,忽略了个体差异。刻板印象对民族地区形象的传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阻碍,本文就刻板印象对民族地区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湘潭产妇身亡风波中,因受众对医生具有先入为主的标签式刻板印象,又有部分媒体对不真实报道的极度渲染,导致舆论偏向产妇一方,但随着信息公开,医患矛盾中的公众立场逐渐回归客观与理性,舆论很快就出现反转。文章将探析湘潭产妇之死中刻板印象的构建以及舆论反转中刻板印象的消解机制,以期媒体能够有效的对刻板印象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对外报道旨在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和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当前我国对外报道工作因体制、媒体实力、西方刻板印象等原因存在种种问题,只有按照传播规律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大众媒介去认识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然而,在媒介将身外世界转化成人们脑海中的图景的过程中,由于人为观念和技术局限的原因,往往形成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介绍刻板印象的概念着手,着重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再现方式及再现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运用权力理论、霸权分析和这一领域内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对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社交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分析: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下,在影视剧、广告、文学作品中被建构,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语言和图像被强化,虽然社交媒体用户自身也试图通过相同渠道、男女之间性别气质的交换与聚合来消解性别刻板印象,但标签化、污名化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认为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刻板印象有其积极的功能和消极的功能.其积极的功能表现为有利于信息加工,使人们能够利用刻板印象迅速对某个人作出角色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个人关系的三个指标——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的交往、朋友在图书馆工作、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均显示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有显著影响.其表现为:①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更好,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②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但不那么舒适;③弱技能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更多偏袒;④印象依个人关系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个人关系对刻板印象的影响特点表明,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较为客观地展现了其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刻板印象的内一外群体理论,形成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群体可分为内群体(图书馆员)、外群体(公众)和中间群体(未来职业者)。研究表明:(1)图书保管员形象是图书馆员最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其次为服务者和情报专家形象,但群体间的认同程度有很大差异;(2)未来职业者处于职业偏爱和职业焦虑的双重矛盾中;(3)图书馆员的内群体偏爱特征强烈,最认同自我在工作和服务热情上的表现,与未来职业者和公众形成强烈反差;(4)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图书馆实践中地位尴尬;(5)传统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仍残留在三个群体尤其是公众的脑海中;(6)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内一外群体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概括性看法,具有不可避免,加速认知、沉淀共性等特点,新闻话语中通常充斥着大量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