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了留学生容易对“一点儿”和“有点儿”的用法混淆,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语中“一点儿”和“有点儿”的混淆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二者在用法和语义上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万用药丸     
“哎哟——哎哟——妈妈,我肚子好疼啊!”陆安安疼得在病床上打滚,试了很多药,可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旁边的周医生也皱紧了眉头。  相似文献   

3.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了留学生容易对“一点儿”和“有点儿”的用法混淆,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语中“一点儿”和“有点儿”的混淆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二者在用法和语义上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南京方言中的“有点儿”和“一点儿”都是表示低度的程度副词,各有不同的语义语用特点,呈现出与普通话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副词“一点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点儿”为否定极性副词,强制性地要求用于否定语境,且为严格、非自由、非黏着否定极性副词。在句中作状语,有两类典型固化的否定句法槽,常与“也”“都”共现。用在否定句中表全量否定,可增强语势,凸显前景信息以及强调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家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可是我家的这些人又跟某种动物酷似,请别误会,和属相无关,请听我细细道来。妈妈平时很温柔也很可爱,算得上是一个贤妻良母。但是到了给我检查作业时,就成了一只"母老虎"。"这里错了,订正!""这个字写得不好,重写。""一直跟你说,做题要仔细,怎么老是记不住!"这不,查完作业,"老虎"  相似文献   

7.
右起第二位     
<正>靠墙根,一排六人,五站一坐,他们的脖子、手脚上,都绑着铁链,应是行刑前最后的时刻。这幅照片长久地吸引着我的目光。一个多世纪以前,1909年,有一位美国人,携妻儿远涉重洋,来到那个你我都不曾亲见的、神秘的中国。也许没有什么更重大的目的,只是凭着一门技术,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专职摄影师。他的中文名字,叫施塔福。  相似文献   

8.
最后一点儿     
有的人常常拼搏到最后一阶段却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最后功亏一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要战胜自己,认为对手比自己要强大得多。其实,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他们能超越了他们认为的极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可他们却往往在最后一步放弃了。  相似文献   

9.
潘婧 《中华家教》2020,(5):24-25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的家务能力也终于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这个略带痛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一般父母特别能干、什么都大包大揽的,孩子在家务方面普遍不太行。我妈妈就经常显露出悔意.说小时候让我做得太少,现在才会如此"不能干"……两三岁的小孩很爱学大人做事,特别是扫地、擦灰、做饭这类每天重复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换季     
自习课,我在教室里听雨。雨洋洋洒洒地覆盖这座小城,带着潮湿和不安的气息。忽地,我想起小时候在教室里发呆,也是这样的季节。当时坐我前面的女孩是谁?她长什么模样?我试图在记忆里翻找出这个人的信息,却终是无果。岁月带走了一批一批的旅客,我也成为当时自觉不可能成为的人。  相似文献   

11.
门前的老狗     
小时候,家里有只老狗。我并不喜欢它,一脸皱纹,一身黑色,一整天都趴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最近一段时间,这只老狗总是叫,特别是到了晚上,总叫个不停。这天,我刚一躺上床,它就像被触碰了机关似的,开始狂叫。  相似文献   

12.
小外甥女一出世。全家就让我这位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姨担任教养顾问。这对刚工作三四年的我来说可是个难题,初为人父、人母的姐夫、姐姐还好蒙,那些经验丰富的长辈可不好蒙。无奈中,我“请”出了你。你让我一下子信心百倍。“保育之窗”、“家庭教育”、“教育经验”、“教育文摘”……其中汇集了许多资深学者和“过来人”的经验理论,而且语言通俗,让人一看就懂。我照着说,照着做,一点也不费事,有的好方法一试也马上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正因为有几年的积累,我  相似文献   

13.
采芽东山下     
郑金玉 《山东教育》2020,(1):113-113
戊戌三月,谷雨即近。晚,老父亲来电,说老家的椿芽正吐新芽,回来掰,勿失佳期。想小时候,曾掰过棒槌,折过槐花,长大后采过草莓,摘过柿子,至于椿芽却至今不遇,一直心有期许。今得良机,不禁春心扑腾。夫也向往已久,不停地询问和敦促着行程。  相似文献   

14.
最爱高跟鞋     
我仍是渴望高跟鞋,尤如渴望明天永远是阳光明媚一般。怀有执着的梦想,也是一种希望。[编按]  相似文献   

15.
童年的冻梨     
小时候,家里穷,每天都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比如,冻梨。每到腊月间,父亲就搭车进了县城,晚上回来的时候,肩上便多了一胶丝袋子的冻梨。那年月,新鲜水果稀罕,也金贵,乡下人吃不起,冻梨虽然便宜,但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  相似文献   

16.
由于风向的变化,雨季有时候长一些, 有时候短一些,这是我通过观察得出的大致 印象。我知道,一个人在岛上,淋雨的后果 不堪设想。所以,每次雨季到来之前,我都 会事先储备食物,这样就不必冒雨外出觅 食。每逢雨季,我尽量不出门。 这时,我总会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我发 现许多事情安排在这一时期最好,换个季 节,我根本抽不出时间。比如,我曾经多次 尝试编筐子,不过,弄来的枝条都太脆,根本 无法使用。小时候,我和父亲住在城里。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疫病为题材的艺术再度纳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电影,作为一种和文学密切相关的表现形式,引发了人们对疾病电影的极大关注。《最爱》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文艺电影。影片既反映了艾滋病人生活的残酷现实,又包含了对人类生命欲望、情欲、物欲的三维刻画。欲望的积极与卑污在这部电影中被放大出来,表现得淋漓尽致,营构了本片的三大主题。在世界性疫情面前,重温《最爱》的叙事风格和主题挖掘,对于进一步构建成熟的疾病题材电影制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爱臭豆腐     
在所有的美食中,我最喜欢吃的要数小摊上的臭豆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茶香在手     
<正>暮秋的黄昏,天色微凉。褪去了炽热与灼目的日光,缓缓铺开在阳台上,又平展于桌几上悄然腾起的寸寸茶香。静静地坐着,不去理会那些膨胀至我耳边的声响,不去理会远处蹿跳着的酒影灯光,只是静静地等待一阵迎面而来的风,将凝固的茶香涂抹在我的脸上,就像小时候,外婆用那只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额头一样。小时候朦胧的记忆里,最深刻的,莫过于外公的老式摩托车,车上的铁观音叶,外婆忙乱的脚步声,以及两口大铁锅被搁在灶台上时敲钟似  相似文献   

20.
杨瑞安 《成长》2021,(3):182-182
小时候,为了让我们健康、安全地成长,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做事要小心,慢一点。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快一点”的催促,父母希望通过多说几句“快一点”让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快和慢两者看似十分矛盾,其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于两者的侧重和取舍,取决于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