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者要在完全理解和把握原文各种含义的基础上,与译文读者搭建一个交际平台,利用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读者的了解,构建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所处的语言、文化、地理环境不同,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话语"预设"也就不同,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译文读者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了解进行语义和语用"预设",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翻译离不开逻辑分析。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原文并根据理解获得一个概念或意象,从而恰当地运用译文语言表达这一概念或意象。逻辑与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必须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才能获得对原文正确的理解,才能使译文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传递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得以充分表达.作者把他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因此,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愈适合读者的要求,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则他所要表达的信息就愈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样,译者要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的转换(即翻译)传递给译文读者,则译文所用的语言意适合译文读者的要求,愈为译文读者所喜闻乐见,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也就愈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那么,当前外译中的译者应使用什么形式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译文为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和接受,从而收到传递信息的最大限度的效果呢?这是关系到译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言交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分析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本文着重探讨论文化语境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指出翻译中词义的恰当选择必须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译文才能实现原文文化信息的传递,获得原文与译文的对等转换。  相似文献   

5.
翻译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才能使译文通顺易懂。理解原文的钥匙在于把握原文的语境。译制片之所以能有效吸引广大观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于观众,是跟译者的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的,而文化语境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欲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其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选取朱纯深先生对该名篇的译文的前五段,并对此进行赏析,体会译文中的遣词造句中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同时,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最后成功再现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  相似文献   

7.
吴启雨 《考试周刊》2014,(66):17-19
美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英汉互译中,保持原文之美并予以再现绝非易事。本文从美学的角度,依据刘宓庆先生提出的文学作品审美的四个层次,即形式美信息层、整体美信息层、技术信息层和社会文化信息层,采取译例分析的方法,评析张培基先生《故都的秋》译文Autumn in Peiping,探究译文是否在这四个层面上保留原文之美并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8.
许渊冲的"三美论"原本用来指导诗词翻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对于公示语的英译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公示语的英译也应当追求译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样的公示语译文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朱纯深先生在译文<荷塘月色>中的遣词造句力求传达原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赏析片段,见微知著,从原文的部分段落及其译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字斟句酌,精心选词,使用了大量常见且富于袁现力的灵活度很高的小词,运用了各种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再现了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关、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翻译是一个交际过程,关键之处在于译者要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中所有的语言信息和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语境信息达到最佳关联,以使译文读者能最好地理解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义。在语言的具体翻译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1.
廖晓凤 《英语广场》2022,(33):15-18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重要步骤。理解原文的程度会影响译文的忠实程度,而表达的流利程度则直接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影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等。该案例节选自林语堂的自译作品《啼笑皆非》,从中分析译者在对原文有着高水平的理解和对译出语有着高水平的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所输出的译文与原文有何不同,以此来探讨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统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翻译的生成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语义方面有众多体现。这些差异影响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给翻译的实践带来一定的障碍,译者应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两种语言上的语义差别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外宣传的目的是让译文受众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就应该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目的语为归宿,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全面、准确、客观地表达原文的含义。文章通过对一外宣文本英译稿的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三美论"为观照,结合实例探析"意美"、"音美"、"形美"在许渊冲宋词英译过程中的具体再现。在宋词的英译过程中,作者努力传达或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让读者体会到原文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的美感,原作的艺术魅力也最大限度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也才能真正在英语国家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翻译中,既可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又可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该根据文章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这样才能让译文的读者既能清楚地理解译文的含义,又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分析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结果表明要将散文翻译到位,就要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让译文受众准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和受众的接受程度,设法化解英汉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灵活地采用"加"与"减"的技巧,在译文中忠实再现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齐鹏飞 《海外英语》2014,(20):157-15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其语言的清新、生动,文风的质朴、自然,意境的朦胧、悠远成为了经典美文的代表。该文意在从翻译美学角度领略译文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而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通过本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译者、读者他们之间那种相互共存的关系,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9.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2,(14):139-141,143
该文对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做了初步介绍。按照对等翻译理论,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合乎目的语的自然习惯,传达出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又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一致的反应。据此理论,该文对《失乐园》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审视了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方式,探讨了原文美在译文中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20.
翻译性理解是以翻译为目的的,它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译者必须对英语原文进行认真分析,彻底弄清词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修饰关系、指代关系、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深刻、完整地理解原文,才可以确保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