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职路漫漫,在经历了自我评定、划定单位范围、面试、笔试和不断总结后,我最终找到了心仪单位。将一路走来心得记下,与君共勉。还记得去年8月,似乎毕业季的离殇还没有从校园褪去就被新一轮的秋季校招取而代之。本人从找工作伊始,就简单做了记录,希望可以在毕业时为学弟学妹送上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招,各大营销公众号似乎总会展开一系列的焦虑贩卖:"史上最难春招季"、"疫情影响、企业缩招"等,然后引导慌乱大学毕业生们购买一堆可能根本对自己没有帮助的课程。作为企业校招的年度重头戏之一,我们对春招似乎总有一丝偏见。比如岗位少、竞争小、是秋招的补充等,实际情况真是的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人最理想的职业莫过于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把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状况了,它可以让人发挥出最大创造力,也可以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工作中去,更容易做出突出成绩来。我对电子技术方面的兴趣来自于小学和初中时期,当时学习一点也不紧张,课余时间非常多但是业余活动却很贫乏,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资料,更没有人去组织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从母亲的同事那里得到一套无管收音机的组装套件,我跟哥哥如获至宝,查资料学习了很长时间,对照电路图认识了所有元器件的外形和用法,又找人借来电烙铁和焊锡,终于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求职者在求职面试中与招聘人员沟通情况、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求职者敞开心扉、展示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和气质的一种主要渠道。恰当得体的语言无疑会增强你的竞争力,帮助你获得成功,反之就会损害你的形象,削弱你的竞争力,甚至导致求职面试的失败。那么,在求职面试中通常有哪些影响自己成功的忌语呢?一、口语中的忌语1、显得缺乏自信“你们要几个?”这种问法显得求职信心不足。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成为百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或独一无二的实力。“你们要不要女性?…  相似文献   

5.
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就业的寒流正如时下的天气,让人瑟瑟发抖。希望与失望,惊喜与忧伤,又将成为毕业生的生活主题。然而,求职路上,除了有看得见的等待、彷徨、焦虑外,还有看不见的陷阱和暗礁。尽管已经在广州的新单位上班三个月了,然而提起毕业时的求职经历,武汉某高校2005届文科毕业生小丽仍感到十分恐惧,过去的一幕有如梦魇,久久缠绕在她的心里。第一次受骗:不签协议招“苦力”2004年11月20日,我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参加了招聘会。整个招聘会场,我一共投了三份简历,其中有一家武汉市的网络公司,我应聘的是“市场策划”职位。两天…  相似文献   

6.
我在上学期间就应聘来到了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当时老板的答复是,试用3个月。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处处留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没过多长时间,有两件事使老板对我另眼相看了:一是打电话。当时公司规定,在办公室不准打私人电话,可屡禁不止,每月的话费高得惊人。而我却一次也没有因私事用过公司的电话,公司的人常看见我下班后在磁卡电话亭里叽叽咕咕说一阵儿。其实,我除了是严格遵守公司规定外,也不习惯在公众场合与人聊天。二是节俭。我通常用打印纸背面来打校对稿,并把用剩的白纸剪成便条。我当时并没想到这样会对老板有什么触…  相似文献   

7.
黄显玲 《大学生》2021,(4):85-85
我成绩不错,可是工科专业的我,找工作可比同专业的男生难多了。我的就业历程可以说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了,直到12月底才签上了三方,整整历经了半年的时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整个大学生涯最焦虑、起伏、失落,同时伴有惊喜的半年。根据实验室里师哥师姐的传统,每年六七月份大家会自行找一份一个月左右的实习。6月份我就开始在实习僧及各个单位的公众号及官网上查询实习招聘信息,对口的还挺多,心下一喜,赶紧投递简历,然而没有一个收到回应。跟女同学们讨论,她们也都没有收到什么反馈。  相似文献   

8.
刘远新坐在我的正前方,可是新生人校一个月了,我们都没有说过半句话。我和刘远新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我外向热情,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和用不完的精力;而刘远新却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我们两个人从性格到兴趣爱好完全不同,根本就是两条无法相交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叙述者1:小兵,华北电力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5届毕业生我想做销售主管或者业务代表。为了男朋友,我今年1月辞了北京的销售工作,来到武汉,住在孝感。到现在,工作还没有着落。说实在的,这边的工资有点低,招聘会上的知名企业也少。我一共参加过三次招聘会面试,都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从孝感到武汉的车费要四五十,加上吃饭的费用,三次下来,就400多元。在孝感的房租是200元,加上水电费生活费,这几个月下来少说也有3000多(还好,这3000多有男友支撑着)。我是2005年2月开始找工作的,在北京。招聘会上投过100多份简历,网上还投了好多。简历、成绩单、…  相似文献   

10.
我说的的银行不仅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也有投资银行。当然,投资银行都没有给我任何机会,他们一般比较看重Business background,像我这种纯粹的工科学生,没有类似公司的实习经历,简历很难被挑中。好在商业银行对背景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这才让我有了机会。我先谈渣打,再谈汇丰。渣打的招聘总共分3大部分。第一是网上申请和测评,这一部分又包含4小部分。先填申请表,然后是一个性格测试。这部分测试很简单,大多数题目一看就知道应该如何填。不过在BBS上还是看见有人没有通过这一关。接下来渣打会邀请你作一个Numerical的网上测试。20分钟作21道题目,总  相似文献   

11.
年前,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在南京的建筑公司有个工程即将开工,需要新招两名管理人员,男女不限,请我帮她推荐。寒假回家过春节,同村有个在某学院就读工程造价专业的刘姓女孩子恰好今年毕业,刘父让我帮她留意实习和工作方面的信息。因为是同乡,加上2006年高考时也是我建议她报考这个专业,我便答应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近 两 年 来 ,报 考 艺 术 类 院 校的 考 生 数 量 剧 增 , 在 高 考 艺 术 类院 校 招 生 中 ,竞 争 最 激 烈 、报 考 最热 门 的 专 业 当 数 表 演 专 业 , 2004年 中 央 戏 剧 学 院 表 演 专 业 有 来 自全 国 各 地 学 生 6000多 人 报 考 ,最后 只 招 收 了 50人 , 录 取 比 例 为120∶1。据 统 计 ,报 考 考 生 当 中 ,普通 高 中 毕 业 生 报 考 人 数 占 多 数 ,来 自 各 省 市 中 专 艺 校 的 学 生 占 少数 。 2005年 艺 术 类 院 校 招 生 即将 开 始 。 准 备 报 考 表 演 专 业 的 考生 应 该 清 醒 地 意 识 到 , 无 论 …  相似文献   

13.
刘禹 《大学时代》2003,(7):40-41
他们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实践经验尤为重要。我诚惶诚恐,不想成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的一朵浪花,于是不顾酷暑炎炎、独居寝室的寂寞,毅然投入到暑期打工的行列。因涉世尚浅,居然首先搭上了职介所的贼船。十块报名费及三十块服务费一去不复还。他们说:“我这里有一家礼仪公司需模特。一米七五以上就行。”我自思形象气质佳,于是怀揣着介绍信,满怀希望地去了那家礼仪公司。对方一见我手中的介绍信,还不等我说话,就仰天长啸:“唉,又来了,又是它。”我猜这个“它”是指那家职介所。对方说:“我根本就没有委托任何职介所招人,我只是几个月前在报上打过广告,早就过时了。”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被欺骗的感觉,可也无处发泄。首战失利。花上几块车费,又去那家职介所。  相似文献   

14.
小雪 《中学生博览》2012,(23):68-69
这年头谁要没有个心目中的少年没有个可以供着的男神都觉得好像出不了门。昨天闺蜜特得瑟地问我有没有一起过七夕的人,我淡定地抬头45°仰望了一下天空后决定屏蔽她,万年单身党什么的不是她那种人可以理解的。但是闺蜜好像料到了我有这么一招,特惹人恨地开了小号给我发来了一串测试,并附上一句话——“你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你家骚年”。  相似文献   

15.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潮尚未退去,川大招就处又发出了“取消大型校园双选会”的通告,对求职路上步履维艰的研究生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我虽已找到了求职旅途中的完美归宿,但掐指一算,距踏上求职之路邪一天也已熬过数月,走了不少弯路。一路上,我结识了“壮士”、“烈士”无数,也总结了一些自己和朋友们磕磕绊绊中的切身“面经”,概括为“四步曲”,与各位研究生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江华高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对民办职教来说,尤其重要。我校在开办时原计划招四个普高班和职高班,尽管得到市教委中招办的大力支持,普高班总是招不起来,职高班也只招了五十六个人。究其原因,就是家长对我校教育质量持怀疑态度。但通过全体师生...  相似文献   

17.
正"其实这种发展与过程中,我们一直忽略了没有互联网能力的人。而电视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把这部分没有互联网能力的人带进来,比如,家庭中的父母。而家庭互联之后,届时,客厅就可以成为家庭会议室。"在微博上,姚欣的说明是:80后创业人。因为想在线看球,我创立了PPTV网络电视,这里有说不完的创业故事。姚欣语速极快,且妙语连珠。他说,互联网创业正因为门槛低所以竞争大,能不能成功往往取决于各种非技术因素。创业的前三个月非常关键,"如果3个月内你能拥有一定的用户规模就往往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8.
求职路漫漫     
由于扩招,上海市2003届大学毕业生猛然增至8.3万,比2002年增加31%。对于今年要成为毕业生的人来说,就业的压力已经提前来临。不经意之间,我也加入了就业大军,其实,我本是大可不必凑这个热闹的。本科时我读的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找工作似乎也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可毕业后我选择了来上海读研究生,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赶上了这趟拥挤的班车,不管怎样,总有一点心理上的不平衡。哎,就算自己决策失误,也得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19.
变身求职记     
Shelly Li  陈梓 《高中生》2013,(13):60-61
贴在窗口的招牌上写着"只招非人类"。噢,我的天啊,我一边感叹一边疲惫不堪地沿着街道步行,马不停蹄地寻找愿意雇佣人类的雇主。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着嘴里呼出的冰冷雾气融入芝加哥的空气之中。如果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怎么办?"嘿,小心点!"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眨了眨双眼,定睛一看,意识到自己撞了  相似文献   

20.
徐曼曼 《教育》2012,(29):26-27
"我如果要招100个人,我会来中国;如果招1000个人,我也可以来中国,但有些勉强;但需要招1万人,我就要考虑去印度了;10万人,绝对去印度。这就是中国大学目前的状况:精英非常厉害,但大批的蓝领软件工人不知怎么生产。中国的大学,迫切需要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谷歌公司原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