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各学段协同、各教师创新,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学、教研、师资、资源、管理等一体化建设,彰显思政课程的关键性、整体性、科学性、持续性、实践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3.
思想教育是引领学生端正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容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需要协同性与全面性的育人机制来支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可以强化思政教育成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意蕴,探究课程思政系统育人的困境,提出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部分学校对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视度不够,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探讨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黄小华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论》一书,在分析思政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探索了实现思政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全书共五个章节。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 《教育探索》2021,(4):69-72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与思政课程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战略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需要在发挥思...  相似文献   

6.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以创新意识构建教师、学生、管理服务者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通过明道、信道、传道,使育人者先受育;通过联动四个课堂,运用四个载体,实现学生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创新领导、责任、制度、环境四个协同,强化服务理念来提高管理服务者思政水平。切实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守住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底色。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日益复杂,若其意志不坚定则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在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在进行思政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文章结合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分析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内涵及关系,提出高职院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策略。旨在优化思政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协同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效用的重要举措,更是直面就业困境,以生涯规划为切口,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育人导向,以实现就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双提升为育人目标,以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为育人内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挖掘课程潜在的德育元素、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优化课程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对学生更为全面的管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应当重视挖掘利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丰富学生管理手段,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管理效果,提升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思政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介绍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概念及内涵,认知预警机制中思政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进行有机融合,释放出最佳的管理效果与教育价值,推动高校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必然趋势,本文基于课程思政大背景,简要分析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并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植入时机和促进思政教育活动、英语教育活动融合等路径,探索思政融入英语课堂的路径,意在提高思政融入实效性,实现学生英语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路径。基于信息化背景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建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提升思政教学水平。从课程思政体系结合、教育理念建构、育人目标、教育特征等领域,对其育人机制进行基本解读,并分析目前机制构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如改革推动缓慢、协同效应不足、价值观分歧、内部教育体系不健全等。根据突出的工作问题,提出思政协同教育平台搭建、思政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协同育人、健全思政教育考核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属性、构成要素、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学校可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以增强育人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由李晓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协同育人模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保障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协同育人理论体系,为研究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学校愈发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力求培养出更多兼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的人才。思政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当积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与价值。由李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以教育协同理论为视角,对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展开研究。本书首先对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实现机理展开分析,提出其协同发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对此,推动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发挥思政教育的培植、引导作用,对于培育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李晓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以教育协同理论为研究视野,系统分析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生态要素。该书首先对思政教育的协同基础和实现机理展开梳理,总结出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媒体融合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提出了中学思政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仅需要创新中学思想教育模式,尊重中学生个性发展,还要努力构建符合媒体融合时代要求的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确保思政教育阵地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