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犀利猫     
老妈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流浪猫。它脏兮兮的,多像网络红人”犀利哥”呀!爸爸说扔掉算了,但是被我坚决拦了下来--因为我喜欢“犀利哥”,所以也一下子喜欢上了这只“犀利猫”。  相似文献   

2.
所谓判断句,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解释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郭锡良认为: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孟子》中的判断句数量较多,而且判断句的句式也多样。本文以《孟子》中的《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两章作为探讨对象,以此来说明判断句在《孟子》中的运用情况,并由此推测判断句在先秦时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来,随着各界对网络红人“犀利哥”的关注,“犀利哥”迅速从一个特指名词开始泛化,因其外在特质而泛化为与“时尚”有关之人,因其内在特质而泛化为与“弱势”有关之人,并因此衍生出“犀利”词族。与此同时,与“犀利”有关地域方言用法在这股潮流中,也获得了“新词”的身份而进入流行词语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孟子外书》题为孟子所著,但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从目录学、作者以及先秦时期著作体列等角度进行了考证。以期对其性质、价值作一个理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双周犀利事     
《音乐世界》2013,(24):28-29
延续《天鹅湖》凄美动人的余韵,法国著名首饰品牌AGATHA于今个秋冬继续以芭蕾舞剧为创作灵感,分别以《天鹅湖》中象征黑暗面的黑天鹅以及洋溢着节日气氛的《胡桃夹子》为蓝本,  相似文献   

6.
"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孟子》一书中,他提倡的爱民保民的"仁政"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仁政爱民思想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经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到宋元,《孟子》学在各代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从各代书目著录及其社会状况可以窥见一斑。随着《孟子》学的发展,各代对《孟子》思想也在不断改造。一部《孟子》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其发展与儒学的兴衰同步。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 ,是可以传之百世而不朽的 ,如仁义之德 ,礼让之风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等 ,在社会与家之间 ,都是无物可以代替的原则。而在实际行动中 ,则不免发生形存实亡的质变 ,在《孟子》中 ,这样的实例很容易看到。一、是乃仁术孟子游说齐宣王 ,说了下面一段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并说“是乃仁术”也。(《梁惠王》上 )仁 ,本来是就人的德性而言 ,孟子以“君子远庖厨”为“仁术” ,无形中已经失去了“仁”的本义。杀死禽兽而食其肉 ,是行动的必然结果 ,而为这种行动…  相似文献   

9.
刘长文 《文教资料》2011,(36):50-52
题名“孙爽”的《孟子疏》自出世以来,备受非议。朱熹认为此书是邵武士人托孙爽之名而作。遂一直不为学者重视。不过,梳理各代学者对此《疏》的认识,可以帮我们对它有更全面的评价,也可对《孟子》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11.
《孟子》研究历经两千多年,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包罗万象,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即《孟子》研究发展的三条基本进路:第一,政治与学术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大动因;第二,考据与义理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翼;第三,尊孟翼孟与疑孟非孟并行,《孟子》研究在论争中前行。综观《孟子》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部学术经典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三点:第一,要能够契合时代的需求;第二,要具有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第三,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焦疏有而赵注无之20余例。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体现了宗汉之说的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15.
以《孟子》一书为依据,阐述孟子关于教子心理的思想。“教”的心理主要表现在教师心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办教育的前提、教育方法和原则等五方面;“学”的心理具体表现在注重主观能动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立志和有基础、注重变通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考据孟学流于繁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的《孟子正义》。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读孔子与孟子。感受迥异。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有弟子三千,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多方面,善于用寓言来说明道理是其中突出的特色。对《孟子》寓言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很多学者在论及孟子的文学成就时对此都有涉及。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孟子》寓言的作用;《孟子》寓言的特点;《孟子》寓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0.
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这样回答了他: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说孔子的门人从来没有说过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因此后世没有传述下来,他也没有听过他的前辈们告诉他这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