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质量教育体系”概念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内在统一的,既提供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又阐明高质量教育发展中一些结构性和优先性的问题。已有解释方案作出学术贡献的同时尚存不足:或因体系理解静态化而致解释的开放性不足,或因概念改造简单化而致解释的独特性不足,或因实践关联失序化而致解释的逻辑性不足。理顺“高质量教育体系”概念的内在机理,需要明确“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不可分解的核心概念,其研究母题为“体系建设”,其立论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其实践目标是“建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概念研究应该立足体系建设的现实经验,提升概念实践性;参照体系建设的宏大背景,赋予概念历史感;顺应体系建设的时代变化,实现概念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2.
刘复兴 《人民教育》2022,(23):29-33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建设适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位一体”布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学研究的努力方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旨趣所在。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教育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教育学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建构系统化的教育学学说;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丰富发展教育科学分支学科,实现教育学研究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2021年对首都教育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首都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的目标,从而为首都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规划了蓝图。  相似文献   

6.
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准确把握多种关系,如教育结构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新发展格局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系、传统教育结构与新兴教育结构的关系,以回应时代要求,满足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8.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谓意义重大。构建教育创新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以辩证思维深入分析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提前布局、超前谋划,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北京交通大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挑战与困境、策略与路径等研究证据出发,从本体、功能、政策和时代四个维度,可以发现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内部协调、外部协同、人民满意、优质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新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支撑、协同不足的挑战,表现为对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个体发展的支撑不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育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支撑有赖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其着力之处在于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即以学前与高中为着力点,建设衔接贯通的教育体系,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体系,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相互协同的体系,健全优先建设教师队伍的资源保障性体系。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内涵包括: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要积极推动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落地,切实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以评价改革牵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更大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确立了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把握这一遵循,应在正确认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基础上,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生福祉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价值意蕴,瞄准目标、立足实际...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运城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市"两会"精神,盘点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教育工作,推动运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1,(11):31-47
序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进入新世纪,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突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教育》2007,(B06):11-18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首要保障。在教师教育领域,现代化CQS框架由教师教育者、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构成内在的核心层,由教师教育机构的资源、课程、管理、文化等构成内部的质量层,由教师教育机构外部的政府、社会等提供的学科机制、教育政策、经费投入、就业岗位、舆论引导等构成外部的支持层;师范专业认证则是有效贯通现代化CQS框架三层结构“评价—反馈”的主渠道。基于教师教育现代化CQS框架,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为:充分发挥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引领、质量兜底、排查筛选功能,在核心层上,夯实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的双主体地位,补齐教师教育者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短板,扭转“师范生专业地位和专业认同度不高”的不良倾向;在质量层上,确立师范生核心素养养成教育体系,厚植教师教育文化,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在支持层上,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进一步优化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而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基础。其中,现代化理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基础,新发展理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学校发展质量的不平衡、评价的功利性价值倾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健全、综合改革制度体系不完善。为此,应着力优化政策、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校际合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进学校公平发展;以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机制构建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