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电教》2003,(8):36-37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选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有很多表达与食物有关。今天我们就从食物说起吧。我妈妈常常告诉我们"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意思是说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挽回了,你没有必要动怒。人们常夸张我妈妈是"好人",她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在她周围从来都不会感到"如履薄冰"———我们不用谨言慎行,因为她从不冲我们发火。妈妈也常教育我们要"打碎鸡蛋做煎蛋卷"。意思是说,人必须要向前看。  相似文献   

3.
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个陈述句改换成反问句,是小学高年级句子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句子的一些不同表达方法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在一次毕业年级的检测中,却吃惊地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改出的反问句意思都与原意有不同程度的出人,个别甚至与原意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把握不准句子的基本意思,未掌握改换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表达技能呢?我想,应采用如下教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同一种表达方法所指的并非同一件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掌握这种文化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语感,对每一个学语言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生怎样学英语时,一定说过,要培养语感,所以语感在语言学习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感,听说读写就会显得容易,或者说,有了比较好的语感,你也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语言。汉语中有一句成语"一目十行",之所以我们能"一日十行",就因为我们有了从婴儿时代起慢慢培养起来的语感.我们根本不用中途停下来去想想某个生词的意思或者甚至去翻字典,我们完全凭借语感,凭文章的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学英语也一样,我们应该能做到在阅读英语文章,在听别人用英语交谈时就能…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中,可能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四类,一是动词的词尾发生变化接续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从而把动词改变为表达可能意思的动词;二是日语中本来就存在的可能动词,如"見える"、"聞こえる"、"読める"、"会える"等等;三是"……ことができる"的可能的表达方式;四是"……ことができる"的古语的表达方式即"……しうる",动词的连用形接续"うる"也可以表达可能的意思。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即有各自的用法,同时也存在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言语机制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说和写则是由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前者是感受、领会的过程:后者是应用、表达的过程。语感训练就是要提高自我意识,训练直觉理解,促进内部语言和外部的相互转化,发挥言语内化的积极作用。汉语的容量和负荷都非常大,表达某一思想的变体是无穷无尽的,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述话语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一方面,同一语句可能有几种意义;另一方面,话语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也可能有许多表达方法,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句式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而读者往往必须透过语言平面,培养敏锐的语言感觉,才能捕捉到语义的真谛。另外,在结构复杂、内涵深蕴的文本中,其总体意思绝不  相似文献   

8.
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古语道:“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其含义是说,当人们一开口讲话,事情的成败也就从此开始了。人们为了选择成功,就应该学会运用准确明了、有效的表达方式,而要摒弃那些含混不清、低效,甚至错误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我们写作文时,表达同一个意思,如何避免用词不重复,让词语更丰富一些呢?这需要我们掌握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比如,都要表达"走",有人用"步履蹒跚",有人有"蹦跳着",如果是你来写,你会用什么?请看例文。  相似文献   

10.
陈艳霞 《中学文科》2009,(13):63-63
人是语言的动物。语文是由语言和言语构成的,这两者又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得最多的。可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却无法准确地运用我们的语言,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或是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意思。这样,如何能写好作文?因此,我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而英美人使用的语言文字也不例外,而且更强调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英语惯用法结构。所谓英语惯用法结构是说英语词的变化及用词造句所应遵循的合乎习惯用法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使用英语的民族经过长时期地运用和不断地总结,形成了社会的传统的客观规律,借以表达其一定的思想内容。英美人表示年龄的用语,也不例外,有其习惯用法。现把我看到收集的英美人表示不同年龄的惯用法介绍如下,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2.
白晶 《考试周刊》2013,(13):77-78
认知语言学认为,发话者不仅是"说话的主体",还应关注将事态语言化前作为认知的主体,把握事态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这一过程哪种语言都相同,但语言不同,语言化时使用的表达方法和把握事态的方法也不同。日本人把握事态有何特点,怎样说日语才算地道,作者通过论述被动句和授受动词的使用给出结论,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掌握其特点与能否掌握地道日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已有知识和认识水平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小学作文主要是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具体通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时态 ,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要用英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会涉及到动词的时态。对时态运用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效果。因此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必须把动词的时态当作一个重点来教。英语与汉语的时态概念不同 ,英语是通过动词自身的词形变化和特殊的时态表达方式来实现的。我国学生初学英语时态时 ,一方面要考虑动词的词形变化 ,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时态的特殊表达方法 ,往往顾此失彼 ,应接不暇。语法和语言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各有相对的独立性。语法来自语言实践 ,是语…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3,(5):89-90
中日两国语言中都有授受表达,然而在具体的使用场合、表达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汉语中只靠单纯的一个"给"字就可以解决接收方和授予方的问题。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却需要根据句子中主语和补语辈分、等级、亲疏远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受表达方式。这种表现在语言上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两国历史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因此,要想熟练地掌握日语表达,不能单单停留在以语法和了解句子本身的意思为目的的语言学教育方式,更应该着眼于两国的历史与文化,还要清楚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弄懂不同语言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这样才能确保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顺利地、无障碍地进行下去,真正达到以语言衬托文化、以文化厚重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说叙事     
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叙事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是经常地使用叙事这个概念,常常把它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而加以运用。的确,我们以前一般并没有意识到,叙事还能够是一种研究,而且既是研究的内容又是研究的方法,它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列那样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每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我们每天围绕着教育教学做各种事情。在所做的各种事情中,有些可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而有些并非如此,我们做了某些事情后感到很成功,很兴奋,很震惊,或者觉得很不尽如人意,很失  相似文献   

17.
在文艺学日趋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发现,某些传统的文艺观念正在逐渐变成实践的桎梏,关于文艺典型的观念就是其中之一。在叙事性文艺作品,特别是在小说、戏剧中,是否成功地塑造了典型形象是涉及到作品审美价值高低的关键。从文艺史的源头时期起,历代艺术家都把塑造文艺典型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美学家们也为文艺“典型”的创造指出了一条条途径。亚里斯多德指出:“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气质的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演说家使用了和某种特殊气质相适应的语言,他就会再现出这一相应的性格来。乡下人和有知识的人,既不会谈同样的话,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日记》2006,(8):37-37
即使是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英语的人们,也大都知道英里“money”就是“钱”的意思,其实在英中金钱有许多表达方法,下面我们简要列举几种金钱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异化"概念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即,当说一种东西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反过来压制人、左右人时,就有一个预设在里面,即,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属于人,为人所控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一个规定性,劳动产品的异化时潜藏着工人的劳动产品本来应该属于工人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二个规定性,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时潜藏着劳动本来应该是为人所自由掌握和运用的人的本质的预设;在阐述"异化劳动"概念的第三个规定性,人的类特性的异化时包含着自由自觉性本来应该是人的类本质的预设.挖掘出马克思《手稿》中的应然预设,有助于我们对《手稿》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说话要做到“言之有序”,往往要先考虑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后说,应该怎么去说,力求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述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反之,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或急急忙忙把想到的一古脑儿“倒出”,就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让听者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写文章也同样如此,杂乱无章就不成其文了。同学们现在接触到的作文大都是写人记事。而写人总是通过具体的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行、精神面貌的。事情无论大小,总有个起因原委、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因此,我们在叙述事情时,就得按照这一客观实际,循“序”交待,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叙述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