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出版改革的时候,有些同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另外一些同志对此表示担心。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什么书嫌钱就出什么书,会降低出书质量,损害读者利益,败坏出版社的形象。注重经济效益的同志则认为:现在订货萎缩,大量的书赔钱甚至无法开印。只有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以丰补歉,出那些社会效益好但要赔钱的书;否则,书都出不来,还谈什么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4.
现在台湾新书筛选十分残酷,文学书所处的萎缩状态短时间内亦难以改变。有些出版社甚至减少文学书出版数量,一些出版业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也就小。随着台湾经济近来不景气,大众对书籍的需求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而在以往台湾民众更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出来能售完一版已经很不错了。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以前台湾的出版社总有一点孤芳自赏的心态,很少在新书促销上下功夫,觉  相似文献   

5.
一月六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王惠德同志在国家出版局召开的政治理论读物出版座谈会上,就出版方针问题、通俗政治理论读物和外国政治学术著作的出版问题讲了话。出版事业首先要按文化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的规律办事,不能只按经济规律办事。王惠德同志的讲话,先谈了出版方针问题。他说,不管是内部书也好,政治理论的通俗读物也好,可能都是赔钱生意。所以,  相似文献   

6.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新书难销 台中华图书出版基金会企划负责人说,台湾经济不景气,大家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过去,台湾人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能卖光一版已经非常好了。有些出版社甚至逐渐减少文学书出书数量,因为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就减少。 在今年台北书展上,曾出现了半价销书现象,这也是书商求生存的一种方法。这次书展虽然号称规模最大,但台湾参展单位仅增加一家共886个出版社参展。 去年,大名鼎鼎的文学出版社“大地”  相似文献   

7.
“攒书”之风愈演愈烈,给出版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今,市面上的那些经管励志书,大部是大同小异,就连文学经典也是如此,重新整理或者是简单处理的四大名著有50多个版本。如此同质化现象,不仅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还影响厂出版诚信。而且,也存在很大的版权隐患,  相似文献   

8.
重忆旧书     
一、《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上册和中册1962年出版,下册1980年出版)上册和中册是上中学时买的。下册出版后也买了,只是为了配齐这套书,没怎么看。在乡下教书那些年,看的最多的,就是这部书。选得好,注释也好。许多篇目中学课本L就有,原先就熟悉,没有  相似文献   

9.
自从所谓的纸书无用论和实体书店消亡论被吵得风生水起,就三五不时地听到有朋友弃传统出版投奔数字出版。看着那些人风风火火地奔向数字出版各个岗位,仿佛中了大奖的样子。我曾经看过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为什么提它?数字出版是内容产业的一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由于出版社实行承包制,编辑怕赔钱,就采取了“作者包销”这一做法,客观地说,也是“逼上梁山”。“作者包销”办法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论利弊,我个人看法,利少弊多。先讲利,最大的利是作者能够把不上印数的书出版,如果作者有能力采取对口征  相似文献   

11.
平庸书探源与对策张德田,张勇,胡炜据1994年国家出版主管部门统计,我国年出书达10万种。据了解,其中平庸书占很大比例。而大量平庸书的出版如得不到遏制,将直接影响出版行业“阶段性转移”的顺利实现。因此,研究平庸书出版缘由和遏制平庸书出版的对策,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范用 《出版史料》2002,(4):37-38
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总觉得对作家有点抱歉,我们的书印得不够好,特别是文学作品。我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印得比一般的书要好一点。我看到很多外国的书,文学作品,小说、戏剧、诗,在出版方面给予很高的待遇,最好的纸张,最好的装帧,而且把它与那些大量印的书区别对待,使人一拿到手就知道,啊!这是文学作品。我们呢?我干了多少年出版工  相似文献   

13.
大出版社就像百货公司,也为每一位顾客准备想买的东西,出版许多不同领域的图书,但集中在那些预期有成千上万读者需求的书上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孟天润 《大观周刊》2012,(16):53-53
历史上一些被公认为符合民主规范的国家,比如美国,它本身也经历过一段为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而艰辛奋斗的漫漫长路。由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批评官员的尺度》一书,就精彩地记述了美国人民为争取媒体的言论自由权而不懈努力的详实细节,其中,那些来自体制内的,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为代表的民主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宽阔的胸襟、睿智的思维及其种种妙言警句尤其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科学水平,加速教材建设和专著的出版,在经济日益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数十家大学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大学出版社有其特殊性,在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陷入困境。现仅就大学出版社在选题方面,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谈一点体会。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大学出版社的宗旨是“以出版大学教材为主,出版学术专著为重点”。不言而喻,就是以出版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和专著为主。这些图书的绝大多数是学术水平较高,销售量较少的赔钱书。为了出版这些图书,必须出版一部分经济效益好的图书,以便“以丰  相似文献   

16.
据<2004年文化蓝皮书>披露美国畅销书商秘密,"美国最大的畅销书出版商兰登书屋,年销售20亿美元,利润却只有1%."书中指出,出版畅销书往往是赚了吆喝却赚不到钱.在西方许多国家,由于出版放开,行业竞争力极大,尤其是在一般图书领域,因此这类图书(包括畅销书)利润都比较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7.
一、从学术书为什么赔钱说起谈到学术书为什么赔钱,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译者认为,书的质量不成问题,肯定卖得出去,因此抱怨出版社征订不力,印刷数量少,制作质量低劣;出版社则有一大堆实际困难,征订数上不去,书稿积压,勉强开印了,销售又成了问题。对于书店来说,一次进几十本的学术书,往往摆在架子上半年也卖不完,比起成百  相似文献   

18.
精品图书绝不是那些在社会上热闹一时,读者买到手后大呼上当的图书,更不是那些出版不久就被扔进化浆池或垃圾堆的图书,也不是虽然获得了这奖那奖却发行不到读者手中的书,而是真正毛进市场,走向社会,在读者中影响经久不衰的好书。这就需要我们出版人了解市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媒介对受众所应承担责任的削减,出版选题逐渐转变为以大众为主导时,其结果就不会如理想那般的美好,所以那些昙花一现的博客书不可能起到改善疲软图书市场的作用。相反,博客书的出现反而正好印证了图书市场的疲软与大众媒体的失语。  相似文献   

20.
当专家遇上外孙,医生变成姥姥,原来那些专业词汇就变成了个性化养育故事和方法。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与外孙共度婴幼时光》一书在京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