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大团圆结局有着它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并长期流传,从而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传统。舞台上对坏人的鞭笞,就是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对受难者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而好人的胜利,则是中国人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末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科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特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借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戏剧大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即往往以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终结全剧;即使结局是以主人公失败结束,也会给它构思一个虚幻的形式作为最后的补偿。这种大团圆结局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教化、中和尚圆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虽有一些局限,但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悲剧的审美效果,并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4.
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最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之一.它没有改变中国古典悲剧的本质属性。大团圆结尾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从作者角度来看.戏剧家的创作指导思想、创作心理、创作环境等因素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传统悲剧之比较--中西传统悲剧的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传统悲剧从古到今一直展现着无穷的魅力。但是由于各自的民族意识不同、人格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悲剧精神也不尽相同,反映在悲剧作品中的特征与模式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家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剧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惜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悲剧历来被很多学者诟病为悲剧性不够,甚至没有真正的悲剧,因为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我国的古典悲剧大多以"大团圆"为结局,这种情况被认为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察,从总体上说,它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的差异表现。具体到细节层面,它与我国从古至今的哲学体系、社会状况、社会心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悲剧从诞生到发展,从结局上来说:一直延续了“大团圆”的结局模式。造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最终原因就在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中和”之美和道家美学所提倡的“无事”之义,以及庸俗市民意识对戏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西传统悲剧从古到今一直展现着无穷的魅力.但是由于各自的民族意识不同、人格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悲剧精神也不尽相同,反映在悲剧作品中的特征与模式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审视《红与黑》中存在的阶级的冲突、本质的冲突和心灵的冲突来重新审视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从而探讨其中的悲剧元素,体验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世俗化的悲剧题材,悲喜交集的结构,大团圆结尾,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三大民族特征,分析了其产生和生存的化背景,指出了我国这种较西方悲剧别具特色的民族悲剧品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为人类的悲剧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未提及过"悲剧"一词,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1]、"惨绝悲极"[1]的戏曲创作,这些"惨杀"、"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中国戏曲中的"忠义惨剧"(英雄悲剧)最接近西方古典悲剧的概念与内涵,笔者试图从题材、角色、结构、冲突等各方面分析我国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实质,确立中国古典英雄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麦克白是一个弑君篡位的罪人,但其内心激烈的善恶冲突及其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格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力。他的堕落是人性泯灭的悲剧,他的毁灭留给人们的深思,足以普照人类灵魂的黑暗。塑造一个恶人形象作为悲剧主人公,并获得完全成功,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传统悲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祥子的悲剧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归依体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中的“崇高感”问题始终是审美艺术的一个热话题。中国古典悲剧艺术可谓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但与西方古典悲剧比较也有相对的不足,“崇高感”弱化就是一个方面。中国古典悲剧崇高感的弱化是由多种文化因素导致的。通过中西方古典悲剧的比较分析可知,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宗教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甚而决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则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悲剧作为传统的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悲剧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阐述了悲剧的历史性根源和必然性冲突,揭示了悲剧的现实基础和悲剧的本质,这些观点构成了马恩的悲剧现。马恩的悲剧现是对前人的超越,对悲剧理论的探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Lady Macbeth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able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plays who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other simple-minded or bright women characters who bear consistent characters.She changed greatl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She changed from the ruthless and stone-hearted woman who was bold enough to commit regicide to one who lost her sleep and lived in deep regrets.And in the end Shakespeare let her take the heavy burden of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the recovery of the humanity,making her a lonely c...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以神话、杂剧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精神是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状态。中国古典悲剧通过苦难的展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悲剧的内涵入手,可以观照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尤其是远古神话及元杂剧,挖掘其中的悲剧精神,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