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十二种取码方法,对象是1019本中文图书,给出了重码率等统计数据。所用方法和所得结果,能为中文图书书名代码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别集     
  相似文献   

3.
通过史料的辨析和梳理,真正意义上的别集出现在魏晋,而此时恰属集部的初创时期。"别集"之称主要据自"别为一集"的史学叙述体例,主要作为类目名称;其起源涉及"实"和"名"两个层面,两者兼具意味着集的形成。别集的起源和形成,关系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集部确立的若干细节性问题,值得细致而充分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手头有一部清代目录巨著:近年南京师范大学李灵年等六位先生,费十年功夫辑录的《清人别集总目》。出版史的个案研究离不开书,宏观的时代研究则离不开书目。从古到今,出版史最难碰的是清代。明以前的现存书,海内外所藏都有书目记载,失佚书则有历代书目补充。当然古代出版史真正要写好,还必须翻检大量文集,从中发掘有关材料。民国的出版物,陈原同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提议并组织进行了《民国时期总书目》的工作。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出版,只能了解大概而已。这个《总书目》仅收录“洋装书”,没有线装书。因为民国期间没有基本记录,共和国编全目…  相似文献   

5.
书名刍议     
一有书必有书名,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然。先秦时代的古籍大多数没有书名。比如孔子编订的“六经”中,《诗》、《书》、《礼》、《乐》、《易》的名称就全是后人加的。而《春秋》也只是当时对编年体史书的通称,在孔子之前就有鲁春秋、周春秋、燕春秋等,孔子只不过沿用旧称罢了。至于“子书”,如《管子》、《孟子》等书名也是后人所加的,其意义不过是人名的替代,即“管先生”、“孟先生”的意思。秦汉时  相似文献   

6.
书名小议     
我看书甚少,但有个习惯,对于新出版的书籍,总喜欢翻翻,即使没有时间读,看看目录或前言后记文字,觉得是一种享受。近来出版新书多了,要想翻翻全部新书做不到,但看书刊广告、读新书目录,还是坚持下来了,觉得也是享受。不过由此而有些感想。写文章要讲究题目,文章的标题总是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作品,包括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在内,都有个标题问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10,(1):22-22
1937年底,胡愈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住处偶然看到其所著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这是伦敦戈兰茨公司寄给斯诺的样书。当时斯诺还告诉胡愈之,此书原名是Red Star in China.  相似文献   

8.
知常先生云山集五卷(元)姬志真撰元泰定二年(1325)李怀素刻本章钰跋。存三卷(卷三至五)。框高23.4厘米,宽16.5厘米。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姬志真(1193—1268),本名翼,字辅之,泽州高平(今属山西)人。其先雍  相似文献   

9.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宋)苏轼撰题(宋)王十朋纂集刘辰翁批点东坡纪年录一卷(宋)傅藻撰元建安熊氏刻本。傅增湘跋。框高20.7厘米,宽13.2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十九字,注文小字双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四库全书》编录的一百六十九部元人别集为基础,从别集编者与成书时间、作品选择与别集删定、别集编排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元人别集之编撰特性。通过一系列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元人别集的发展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郑重 《中国编辑》2007,(5):89-89
最近读到一家名牌老社出版的《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细看其内容,原作有冯梦龙辑录评论的两种明代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还有一种冯梦龙附骥仿作的艳情打油诗《夹竹桃》,刘瑞明先生则从性爱描写和语言诠释的角度对以上三部作品做了全面的注解。这三部作品均以性爱描写为主题,格调相近,放在一起出版是可以的,可供研究。问题出在书名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书名的艺术     
书名的艺术郭以实书名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写书需要真功夫,取好书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考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艺书的书名讲究艺术,科技书的书名讲究准确,而科普图书的书名则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在决定书名时,要考虑读者的水平和心理,运用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位作家朋友告诉我:他的两部文学作品只因修改了三个字,便使其绝处逢生且付梓面世,而且订数逾万。说来却令人蹙眉,感慨颇多。1989年初,他将短篇小说集交北京某出版社,选取其中“我想握握你的手”一篇  相似文献   

15.
16.
书名的艺术     
一本书取什么书名,是很有讲究的。书名取得好,既能突出书中的主题、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吸引人,招徕读者,收到广告宣传的实效。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作家和编辑往往忽视书名的重要性。我担任了三本文艺理论书的责任编辑,就以它们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17.
书名的堕落     
闲逛书摊,惊诧于书名的“性感”。 《孽欲》《荡妇》《野合》《媾疫》《骚腿》《骚床》《骚来浪去》……如果我把所有的此类书名罗列出来的话,将比这篇小文本身还长,对读者诸君绝对是一次“黄色轰炸”。 “性感”不一定都是坏事。 对“性感”一词恐怕要作一  相似文献   

18.
书名是一本书的总题目。它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作为标志,在书籍中相互区别外,对于读者,它是金钥匙、向导员、阅读欲的诱发剂和搜集信息的指南。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十万个”显现全书内容的丰富,以“为什么”设问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全名如同钥匙,  相似文献   

19.
善改书名     
著名医师胡大一翻译了美国“有氧代谢”创始人库珀的名书,没想到出版时被改成了《健身秘诀》。这是编辑自作主张,未征求译者意见的情况下改的。有意思的是,这本译名并不正确的书,当年获得了优秀图书奖,这也是胡大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20.
书名的困惑     
出书越来越多,为书起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不潜心研究,难免弄出一些令人费解和让人困惑的书名。书名问题,应引起作者和编辑人员的重视。现仅就医学书名谈点个人看法。1雷同现象记得20年前出过一套《基础医学问答》,社会效果不错,结果引起连锁反应,一发而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