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知”引入七法□马卫民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  相似文献   

2.
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笔者觉得可用如下七法:  相似文献   

3.
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有助于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呢 ?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 ,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需要中进入新知学习。例如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 ,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 ,老师提出 :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怎么表示 ?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 ,引入“分数”。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恰当地引人新知(即新的知识),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长知识、长智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旧知生发新知”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起点。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从复习整数应用题中的平均分引入: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4÷2=2(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  相似文献   

8.
一、从知识发展的需要引入新知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需要中学习新知。例1.‘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生先做等分除法:4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几个?(答案均是整数,已学的数能解决)接着,教师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已学的数不能解决,矛盾产生)这时引入“分数”。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提炼原型中的类比因素,发…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新的知识;教会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新的知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教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迁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指标,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和领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助推学生形成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本领。初中数学学科,需要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巧妙引入新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其自觉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鼓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驱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因此,新知识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要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使新知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都要以他们先前获得的知识为基础;而且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也基本遵循适当廷伸前面所学知识,引入后面要学新知识的原则。因此教师在新旧知识的两岸,巧妙地为学生搭“桥”,让学生经过“桥”由已知领域跨入新知领域,会有力地促进从已知到新知的积极迁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以下途径搭“桥”引渡。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学生的自觉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加有效的知识。数学教师巧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注重从过程中获得新知和发展能力,能够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自觉探索,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实现“质”的飞跃。基于这样的认识,研究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在新知引入、知识形成、反思总结和数学练习这四个重要环节中高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数学高效学习助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外部经验的支撑,有效调用外部经验,既是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也是经验性与学术性教学理论的重要论述.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外部经验调用,可以支撑学生的新知学习,也可以深化学生的新知理解与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外部经验调用,可以促进该知识的有效教学.外部经验调用需要关注经验与新知的契合点,需要关注学生利用外部经验时的思维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或“分析新知难点.进行适当的铺垫”,而后展开新知探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接触新知,并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迁移或类推的方法,使新知不新.难点不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先复习铺垫、分散知识的难点,降低问题的可探索度,就可能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并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可能性。可是,知识的复习、回顾,又是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学习探知活动的矛盾结合体,新知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基础环节,新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新知内涵,更深地理解掌握新知内容,为探究、分析、解答相关问题案例提供坚实的“知识素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重视数学知识内容的传授,强化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凸显学生主体特性,锻炼学生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根据以上认知,本人现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环节开  相似文献   

19.
体验性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它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实践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的猜想、验证与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挖掘体验性操作素材、收集体验性操作学具、明确体验性操作规范、开展体验性操作探究和展示体验性操作成果五个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操作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沟通的作用,让学生们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等都在沟通中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有助于有效数学学习的打造,还可以促进高效数学教学生成。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脉新知与旧知识之间的沟通,以丰厚学习积累;还应关注新知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之间的沟通,从而造就有深度的学习思考,让学习研究更给力;更要重视整个数学知识之间的沟通,以利于学生更科学地建构学习认知,让智慧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