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涛 《历史档案》2022,(4):88-93
明清鼎革之后,清朝君臣经常将辽东镇和太原镇以外的原明九边地区视为特殊区域,这一区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为靠近边墙且位于长城以南沿边地区(以下称沿边)。清前期,沿边地区八旗驻防体系的形成同藩部局势联系密切。京畿以北长城关口驻防八旗级别的提升,反映了清朝对长城关口慎防的重视。右卫八旗的设立是为了应对噶尔丹的东侵;宁夏八旗的设置,同雍正帝经略西北边疆密切相关;凉州、庄浪八旗的设置,也是源于乾隆帝对西北边疆经略的重视。沿边八旗是清朝出兵统一藩部、稳定藩部的重要依托,体现了清朝的“大一统”离不开直省地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赵鑫 《大观周刊》2011,(31):175-175,188
清朝自康熙平定三藩之后,伴随着政治的安定,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此环境下,中国人口经过一段时期的缓慢回升,便进入急剧膨胀时期。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因此.探索清代人口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朝统一新疆后,陆续与中亚哈萨克、布鲁特等部落建立了宗藩关系。为确保和强化这一宗藩关系,清朝总是积极地对外藩给予恩惠或奖励,并尽可能地避免对外藩加以拒绝或训诫,希望能够以此来推动清朝与中亚外藩部落之间的宗藩关系,进而为清朝在新疆的统治营造良好的地缘格局。  相似文献   

4.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  相似文献   

5.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利用清廷同意其撤藩之请,借机举兵反清。康熙帝调集 重兵,于二十年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荡平。在撤藩及处理三藩降将降兵问题上,御 史多有奏疏,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 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国荣 《出版参考》2005,(23):31-32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风气的重担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相似文献   

7.
论道光朝河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河为清代荦荦大政。康熙帝曾将河务、漕运与三藩列为三大事,书于宫中柱上,足见其对治河之关注。但治河为人治,其利弊与社会政治的兴衰隆替息息相关。康熙以降,清朝统治盛极而衰,清代河政也迅速敝坏。迨道光一朝,百弊丛生,黄河更濒临历史上另一次大改道的边缘。 道光朝河政颓坏,既是清朝统治衰朽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转来加速了此种衰朽的过程。它侵帑、病河、殃民,严重地消耗了清廷的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从根本上削弱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文厚泓  许得存 《兰台世界》2016,(18):108-110
综合考察18世纪末六世班禅进京入觐时的西藏社会,有助于了解前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在六世班禅入觐时,清中央政权及其对西藏的控制已稳定;西藏地方政权由传统的政教合一制过渡到由中央驻藏大臣与格鲁派两大首领(达赖与班禅)联合执政模式;西藏经济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有所发展,与喜玛拉雅周边国家与地区有了更密切的贸易交往西藏文化继再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丹、锡金、拉达克等成为清朝的"藩部之藩属"。  相似文献   

9.
朝鲜燕行使阅读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几乎整年的清朝塘报,并将认为重要的部分摘录下来且附上评论,编成了三卷本的《环报删节》.该文献现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几乎不为人所知.该文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与《清高宗实录》的记录形成对应,又可补《清高宗实录》之缺.朝鲜人编纂该书的目的在于探察清朝局势,给时局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停牌40天之后,三元收购三鹿的局势已经明朗。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档案厄运不断 北洋政府成立后,中央各部、局分别接管了清朝中央各衙署的档案,国务院秘书厅、铨叙局、蒙藏事务局分别接管了清内阁承宣厅、叙官局和理藩部的档案,其他各部也相应接管了清朝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教育、司法、交通等部门的档案.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印成时却不见编纂者陈梦雷的名字,也没有说明,却署上了当时(雍正时)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的名宇。其因,盖在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与之相关的陈梦雷个人的复杂经历。陈梦雷,字省斋,又号则震,福州侯官人,生于清顺洽八年(1651)。梦雷少颖悟,年十二入泮宫,十九岁举于乡试,康熙九年(1670)未冠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请假返闽省亲,次年三月逢耿精忠兵变(史称“三藩之变”),梦雷与其父遭絷于僧寺中。陈梦雷曾暗地派人进京报信,因兵阻未成。当时耿精忠部下有叫陈的,京城误传为陈梦雷。“三藩之变”平息后,陈梦雷遂被逮捕  相似文献   

13.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玄烨力排众议,宣布了撤藩令,由此引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修纂《平定三逆方略》,其后,有关史料亦时有发表。现选发军机处杂档中未发表过的部分档案,这些史料记载了康熙十五年至十六年间清军与吴三桂所部叛军在江西、湖南的交战情况,可与既有史料相互补充、印证,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引言 清朝统治者在维护其统治权力与地位方面,沿袭了中国的封建传统,吸取了历代特别是明王朝的统治经验与教训。其中值得首先指出的,是清朝统治者制定的皇室宗族政策与十分严密完备的宗族管理制度。明初,朱元璋实行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诸藩制度,企图以此维系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但是,由于诸王拥有土地、官吏和军队,非但未能久安,反而很快就招致了皇室内部的激烈斗争和战乱。直到宣德(1426—1435  相似文献   

15.
外媒要览     
英国《经济学人》4月19日 贪得无厌 西方世界已经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局势中无视各种威胁和警告自行其是的表现。在乌东部稳定局面被打破之后,即使是鸽派也意识到,当地恢复稳定的最大机会在于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普京,  相似文献   

16.
内外蒙古是清朝的“藩部”地区,清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形式不同于内地,在中央政府中设理藩院管辖,在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直接治理,并以盟、旗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和基层政权机构,在职的蒙古王公就是清政府统治蒙古地区的各级官员。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0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新政上谕,  相似文献   

17.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以“撤藩令”为导火线,吴三桂首先在云南扯起反旗,随之,耿精忠据福建叛,尚可喜之子尚之信据广东叛,长江以南半个中国,复为戎马之区。直至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才告平定。  相似文献   

18.
乾隆秘密建储制度的确立成为之后清朝历代建储的"家法",在三年的训政期间,宁愿重用和珅也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嘉庆。总之,乾隆在建储以及训政时的行为表现深刻的根源就是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八日 ,新任山东学政刘权之的家眷乘船经过直隶静海县时 ,于曹家堤遭到抢劫。案尚未破 ,次年四月十八日 ,新任江苏藩司奇丰额的眷属又于山东峄县台庄被劫。两次行劫官宦眷属的案犯 ,全部是运河纤夫。运河官宦眷属船只遭劫案的发生 ,反映了像直隶、山东这样的清朝统治腹心地区社会治安的恶化 ,是乾隆末期清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中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个写照。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特此刊布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吕小鲜  相似文献   

20.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康熙的军事谋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招抚政策。平叛伊始,康熙就确定了"剿抚并用"的基本策略,在军事征剿的同时,康熙帝大力推行招抚政策。这一策略在瓦解叛军,最终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