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徐志摩不但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作家、诗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徐志摩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国内文坛的价值取向,主动地融入到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中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赵丹 《兰台世界》2015,(7):81-82
徐志摩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西方文学翻译,一手拿着创作之笔,一手拿着翻译之笔驰骋于世界文坛。他将翻译视作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在翻译界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的名字并不让人陌生,但他的翻译实践却很少被人提及。事实上,徐志摩早在文学创作之前就身在译坛,翻译了大量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给世人留下了一缕翻译墨彩。  相似文献   

5.
吴宓精通中西文化,其翻译思想及实践更是以中西文化沟通为基础,不遗余力地翻译及介绍西方文化,同时进行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是20世纪前半叶对西方文学最集中、最专业的介绍,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兴起及发展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卓著超凡的诗歌翻译家。在欧美留学期间,他对西方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大量翻译诗歌,累积了深厚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一生翻译过很多英语文学大师的诗歌,而他译介的英语小说则相对较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小说中,曼殊斐尔(Mansfield)的作品占据了重要位置."曼殊斐尔"这个译名也是由徐志摩最先使用的,相对于后来一些学者使用的"曼斯菲尔德"这个译名,前省在发音上更符合中国人对女性称谓的审美需要,后者在发音上则更忠实于"音译",这种细节上的差异反映出徐志摩主观上对"曼殊斐尔"的情感期望,这种期望一方面来自于徐志摩本人与曼姝斐尔的私交,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认为"化境"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出现牵强的内容,又能完整保存原作的韵味。他的"化境"翻译思想融合中西文化之精髓,对中西方文学中的互解、互译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希 《大观周刊》2011,(43):150-150,135
文章主要从徐志摩翻译中体悟到诗理,体悟到语言美、音乐美对诗歌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其欧化句“欧而化之”的特色,总结出徐志摩的翻译为创作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资源.对其创作成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出版广角》2016,(2):47-48
翻译出版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与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构建良好文学输出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在他一生中不仅文学作品著作等身,其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梁先生对西方文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萧乾先生一生致力于英美文学的翻译事业,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审视了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英美文学翻译中,其翻译的大量英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周桂笙与西方文学翻译之间的历史奇缘,从坚持翻译救国的理念、将西方小说表现手法引入中国、开创白话翻译之先河等方面考证了周桂笙在翻译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6.
史凯  吕竞男 《中国出版》2013,(16):57-60
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求证当前语境下应以何种译者主体作为文学外译的价值选择,指出一代当有一代的翻译,合作翻译是实现中国文学出版走近西方读者这一现实需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动态集装箱     
西方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出去”难题英国《书商》杂志刊文称,英国书商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难不只是因为翻译问题。文章称,如果说语言能架起中西方之间的桥梁,那么就会加强文学在沟通中西方之间的意义。近两年,国际上许多大的出版社不仅开始与中国合作,而且还出  相似文献   

18.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其翻译了众多国外的诗歌,同时也是第一个使用散文诗这一概念的诗人。他的西方文学翻译作品中,诗歌翻译占据绝大部分内容,成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9.
黄岩军 《大观周刊》2012,(8):148-148
文学自觉,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相似文献   

20.
文坛大家徐志摩不仅在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方面成果颇丰,和同时期的茅盾、郭沫若、胡适等人一样,翻译也是他所热衷的主要领域之一。徐志摩的翻译和创作大体上是同步进行的。作为有深厚外国文学底蕴和素养的著名诗人,在他出版的诗集、散文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