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13 8页 :三国建国年表国名建国年代都城建国皇帝魏 2 2 0洛阳曹丕蜀 2 2 1成都刘备吴 2 2 2建业孙权  显而易见 ,根据此表 ,学生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吴国建国在 2 2 2年 ,建国“皇帝”是孙权。 2 2 2年 ,孙权当了皇帝吗 ?课本第 13 4页 :“2 2 2年 ,孙权也称王 (此处“也”字可省掉 ) ,国号吴 ,定都建业。”这表明孙权在 2 2 2年 ,根本没有做“皇帝”而是“称王”。那么到底以哪个为准 ,经过又如何呢 ?2 2 0年春 ,曹操病死在洛阳 ,其次子曹丕逼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退位 ,自己做了皇帝。汉朝结束 ,魏国建立。为了拉拢孙权 ,封他为吴…  相似文献   

2.
夏: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喂养马有功,被赐为“嬴”姓,封地在今甘肃天水,后扩大到秦(今陕西),于是立国号为“秦”。汉: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备统一中原后,因自己曾被封汉王,故立国号为“汉”。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受封为魏王,其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叫“魏”。蜀:刘备占据成都后,自称是…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13 5页《曹魏重视农耕》一目曰 :“赤壁之战以后 ,曹操更加重视农业 ,继续大兴屯田 ,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 ,就是在这时由发明家马钧制造的。经过几年的努力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曹魏”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仅从时间范畴上来看 ,根据课本中有关内容 ,它始于公元 2 2 0年曹丕废汉称帝 ,建立魏国 ;终于公元 2 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 ,建立西晋 ,计 45年的时间。这个起止年限是中学生应准确掌握的。曹操 ( 15 5~ 2 2 0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靠镇压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发迹 ,势…  相似文献   

4.
第六十一集 曹丕篡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洛阳,其子曹丕继位。公元二二零年,曹丕身加帝服,自即日起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谥先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汉献帝被扒下冕服,非宣诏不得入朝。 第六十二集 兴兵伐吴 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后,汉中王刘备听从诸葛亮及群臣之议,立刘禅为太子,封诸葛亮为丞相。 张飞飞马来到成都,哭喊着质问刘备做了皇帝,忘了桃园结义之情,不给关羽报仇。这又助长了  相似文献   

5.
公元 76 0年 ,大诗人杜甫留寓成都拜谒武侯祠 ,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蜀相》。千百年来 ,这祠这诗 ,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来踏访胜迹 ,凭吊寄怀。成都武侯祠与其他各地的武侯祠不同的是 :此处不仅纪念诸葛亮 ,还与纪念刘备及蜀汉文武将领的昭烈庙相连 ,从严格意义上说 ,这是座君臣合庙。据《三国志》记载 :蜀汉章武三年 (2 2 3) ,“先主殂于永安宫 ,……五月 ,梓宫自永安还成都……秋 ,八月 ,葬惠陵” ,此即今日所见之刘备墓。按汉陵寝制度 ,有陵必有庙 ,故因陵而建原庙称之为“先帝庙”。南朝时 ,齐高帝萧道成因刘备安葬在益州 ,为表…  相似文献   

6.
梁之“后”     
课本第137页:“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应为“建立梁,史称后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8页“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的表述严谨准确。同页注释①明确指出:“五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以梁、唐、晋、汉、周为名称的朝代,因此后人在五代的朝代名称前加“后”字,以示区别。梁之“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一册第 67页 :“终于到达古巴、海地。”“终于”二字应去掉或改为“才” ,因为哥伦布的目的是去印度而不是去古巴、海地 ,所以用“终于”二字不妥“终于”未达目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十六中学@张宏伟  相似文献   

8.
孙权远迟于曹丕、刘备称帝,其因较为复杂:袭取荆州担心蜀汉报复是直接原因;难以同时对抗魏、蜀二国,向魏称臣是战略原因;难以与天下争衡是能力原因;只求划江而治是理想原因;隐忍可屈是性格原因。当孙权感到称帝再无任何危险,方才“顺应天命”,宣布称帝。可见,孙权处理与魏蜀关系的策略,显得相当灵活。但从政治才能与政治性格上讲,孙权是一个缺少一统天下之志,行事谨慎之人。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117页 :“元朝的……建康、杭州、成都的丝织业很发达。”此处的“建康”应为“应天即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1页《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图右侧 :“应天 :今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2页 :“13 68年初 ,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课本这两处都对 ,并没有出现“建康”字样。人教社 1990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 3 6页 :“13 5 6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注 :集庆 :今江苏南京 ) ,改名为应天府。”《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 499页 :建康 :①晋建兴元年 (公元 3 13年 )因避愍帝司马邺讳 ,改建邺为建康。即今南京市。……隋灭陈 ,…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孔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在三国时期,魏国、吴国势力都大于蜀国,而蜀却能与魏、吴二国抗衡,功劳不在刘备,却在孔明。今日,研究传统文化,怎能不研究孔明呢? 刘备屯兵新野,徐庶(字元直)见刘备,建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计,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从三顾茅庐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70页 :“周世宗还大力整顿军队 ,……攻占南唐和后蜀的大片土地。”应在“周世宗”前加一个“后”字。同页还有三处、第 71页还有一处应在“周世宗”前面加一个“后”字“周世宗”前应加“后$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的时间写法错误。分析:图中把马斯顿荒原战役的时间标为447(按:编者检对,仅见有“4”),把纳西比战役的时间标为“456”,这种标法明显不科学。建议:将447改为16447,将456改为16456。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图示“×”表示“战役地点和年月”,而图中马斯顿荒原下有“×”但没有标明年月,应标上1644年7月。《英国内战形势》图的缺失$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17页 :“益州、扬州的锦 ,远近闻名。”第 19页 :“唐朝都市兴盛 ,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第 18页《唐朝手工业分布图和繁华的大都会》非但图中“益州”下有“成都” ,而且图下又注释有“益州 ,今四川成都”。既然都在同一课之中 ,为什么不把同一个地名前后统一 ?可把前段中的“益州”改为“成都”或把后段中“成都”改为“益州”。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 ,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要统一而不重复$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14.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160页练习题一的题干是 :“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的标志是”。此处题干不妥 ,应改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课本第 15 7页 :“到 195 6年底 ,……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最终”应为“基本”$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室@韩长代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中提到“统一”的封建王朝共有六个:秦、汉、隋、唐、元、明。分别是这样说的:第36页: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第52页:刘秀派军队镇压了起义军,逐步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第99页: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第102页: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镇压了各股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第164页: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第183页:……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关于《火烧赤壁》的时代背景介绍中写道:“东汉末年,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割据局面。魏国的曹操统一黄河流域以后,率领大军南下。企图消灭吴国的孙权和蜀国的刘备这两股势力”。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此时,中国大地上并没有魏、蜀、吴三国这样的政权形式。陈寿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是这样写的:十三年“秋七月,公(指曹操)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 12 8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此处应为“《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课本第 13 3页讲 1949年 9月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下面还注释 :“1982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国歌。”从 1949年选为“代”到 1982年“正式定为” ,中间还有一“插曲”(改歌词 ) ,实难详述。此事体大 ,故“代”字万不可少这个“代”万不可少$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室@韩长代  相似文献   

19.
重出     
课本第106页《唐朝手工业分布图》,“益州”下又标“成都”,而对其他城市却未这样处理;且图下又有“益州今四川成都”字样,故应将图中“成都”去掉。重出$山东省蒙阴一中@宋炳福  相似文献   

20.
车载斗量     
<正>1.三国时,东吴袭取蜀方要地荆州,蜀将关羽兵败被杀,吴、蜀双方非常对立。公元221年,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向曹魏求援,对抗蜀汉。2.东吴中大夫赵咨奉命出使魏国。临行时,孙权再三嘱咐,此去切勿丢失东吴体面。赵咨道:"如有差失,我宁可投江自杀,哪有面目回来见人!"3.赵咨到了洛阳,魏文帝曹丕明白了他的来意,故意在接见时问他:"吴王是何等样的国君?"赵咨回道:"吴王孙权聪明仁智,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曹丕笑笑,认为赵咨讲得未免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