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诗歌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而存在。在研究与学习中西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的生命形式与体验形式,人类的诗歌创作均拥有共同的一面。然而又由于各个国家,各种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无疑会影响自己的文学创作,这又决定了各自诗歌不同的一面。中西方文化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势必会导致不同的文学创作。因此,本文拟就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入手,探讨中西文化传统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联系客观性的阐释和理解,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和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但联系自身不能被创造。根据唯物辩证法对发展含义的理解,认为关于发展的实质解释上,有必要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基础上,增添"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这一限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起点,十七年诗歌这种与政治及政治斗争的关系从建国初期便初见端倪且愈演愈烈。这种诗歌形式的出现,即是诗歌继承传统的结果,也是时代环境下的历史必然。文章分析了十七年诗歌发展蕴藏的内部传统与外部传统。  相似文献   

4.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Bradstreet,1612-1672)是美国首位女诗人。安妮的诗歌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关注那个世界的诗歌、关注这个世界的诗歌和同时包含两个世界因素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中有二个不可忽视但又常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想象和朗读。一、想象环节诗歌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诗歌内容有跳跃性,正因为有跳跃性,有了空白,所以诗歌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读  相似文献   

6.
7.
于坚的诗歌写作呈现为两个向度:对神性自然的讴歌和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于坚以自然为抒写对象的诗歌具有绘画美的特点,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索;在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中,其诗作风格体现出戏剧化的特征,抒写了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杨捷 《教师》2012,(23):121-12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王维诗歌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的特点进行阐述,从而使人感悟到王维的诗既富立体感,又体现和谐美,使人读诗如看画。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数正态分布数学特征的两个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算出对数正态分布的离差系数CV、偏度系数CS以及峰度系数CE的基础上,建立了这三个系数之间关系式:(1)CS=CV(CV2-1);(2)CE=(CV2 1)(CV4 4 CV2 6)-3.并作了详细证明.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人把五四运动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延伸和发展,认为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有人试图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有人主张继承、发扬,也有人要求清算、超越。对历史的遗产无论是继承还是清算,均需以合乎...  相似文献   

11.
刘基诗歌风格既有沉郁悲怆的一面,又有奇崛豪放的特征.后期诗作则以哀婉悲凉为主,而就哀时愤世而论,前后精神相通,仅为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史的重要现象、“文化极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并举,充分反映出人类对抗性社会中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层同样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那些被剥夺了精神生产的大众,因其对文化珍品的疏远,而只能据有一种“通俗文化”.这无疑在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整体的文化内部,造成了文化在产生、传播、流通、接受上的分裂;亦使文化史的研究范围不能仅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诗论中,“平淡”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审美意境和审美风格,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推重。李太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杜子美曰:“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之五);梅圣俞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元好问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之四):姚鼐言:“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与王铁夫书》);王国维要求诗“不隔”,如此等等,皆是对清新、自然、淡朴风格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诗史上,虽历代不乏浓墨重彩之作,但并非主流,而平淡自然却被尊为正宗,被看作是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成为历代诗人、论者乃至艺术家倾心追求的最高理想。千百年来,对中华诗歌与文学艺术及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盛不衰。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近代著名诗人。对这个结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对黄遵宪所以创新派诗、铸新风格,成为近代著名诗人的原因,由于问题复杂,见仁见智,从黄遵宪诗友到现代研究者,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吴德潇以为:黄遵宪“性情深厚,识力坚卓,故能以雄直之气,达沈郁之思”。温仲和以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召开的“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木斋曾向我谈起他的《古诗十九首》研究,谈起曹植、甄后的隐情以及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对于《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歌,我并不陌生,当时已被他的见解所震惊,我感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年代和作者的定论,将很有可能会彻底颠覆。现在,当我读完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⑤的书稿后,确信他的研究结论,必定会相当程度地改变中国诗歌史的传统书写。  相似文献   

16.
在欣赏诗歌时,应抛开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准确把握审美感受的客观标准———审美过程中共性的东西,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光明 《红领巾》2005,(1):31-34
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个重新创造作者与读者的历史过程,它在迂回探寻的实践中,不断寻求和修改着自己的现代诗歌梦想.100年来,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古典诗歌语言与体制的破坏阶段;二、现代诗歌形式和象征体系的建设阶段;三、美学分化和多元对话阶段.如今的诗歌,不再是新不新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是能否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于分化、无序中找到规律,建构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象征体系和诗歌文类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里,可能是最弱的一块。因为有的地方中考不考,只考一点背诵、默写,因此,有的老师基本上就不讲了,比如我所在的北京市;也有的地区虽然中考会考赏析,但因为诗歌赏析太难,所以题目就会出得比较容易,基本上与赏析无关,也就是是否能读懂的问题,这同样也会使得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有意识地弱化。鉴于此,对诗歌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了。我以为,当下有两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基本任务,一个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由客观题型变为了主观题型后,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成为了高考试题中文学色彩最浓、能力要求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一种题型。从2004年开始各省市独立命题后,可以说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丰富多彩, 选材涉及唐宋诗、唐宋词和元曲,命题形式五花八门; 但命题严格依据《考试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6年版)。把2002年以来春季和夏季共45套高考试题进行归类总结,我们发现: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以下两个层面,下面就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加以详解。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语文诗歌选篇103篇,占所有选篇的45%,平均每个年级30篇左右。诗歌教学已然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开展诗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诗歌阅读教学应突出"诵读"这个中心,以理解和鉴赏为两个基本点来实现教学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