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站     
《书戏——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40人》吕敬人/编定价:99.00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8月本书汇集的作品选自于去年和今年在北京、深圳、南京成功举办,并即将在成都举行的"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展暨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邀请展"的中国部分,  相似文献   

2.
沈珉 《编辑学刊》2007,(6):22-25
书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既有物质的外象,又有精神的内涵,而这两者是通过书籍的装帧设计得到沟通和统一的.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曾将书籍的装帧设计比喻为人脸的装饰.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2,(2):47-47
本刊讯 1月11-15日,“中国传媒大会·2011年会”及“金长城传媒奖颁奖盛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中国广播》杂志获“金长城传媒奖·2011中国十大行业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4.
“杂志”一词,我国古已有之。“杂”,指内容广泛,杂七杂八,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志”,指写人记事的书籍或文章。明朝人陈懋仁写过一本脉南杂志》,专记福建泉州地区的人和事。清朝学者王念孙撰有八十二卷《读书杂志》,现其内容和形式,乃是校正古籍、装订成册的书籍,与今人所谓杂志不是一回事情。现代意义的杂志诞生于西欧。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现代印刷术和邮政的发展,促使活页的印刷品演变为定期出版物。早在1597年2月,德国人萨穆埃尔·迪尔便在奥格斯堡办起了月刊;而首以“杂志”为名称的,当首推爱德毕·凯夫1731年在伦…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规定: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设计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提高图书的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世界上更是把书籍设计作为一个新理念,新理论进行推广实践,并产生良好效果。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书籍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被大家理解了,"书籍设计"已不是设计者或插图画家个人承担的工作,而是参与选题计划到成书为止整个出版过程的所有人的共同工作。以上,均说明书籍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书籍的整体质量乃至书籍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杂志、书籍的设计中,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内容!但是,能够在一瞬间抓住读者眼球的是什么?是封面!杂志、书籍的封面设计,既要彰显杂志、书籍的气质,又要有创意和美感,这就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封面设计中的图形元素,是读图时代与文字同等重要的信息。创意图形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自然图形相对,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和纹饰等。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根据设计主题归纳、演绎、抽象而获得的,对提高杂志、书籍的艺术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1):286-286,250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国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5):36-36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回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书籍艺术的“书卷气”和“广告味”刘苏斌随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的文化和商品属性也就体现得更为突出,书籍的形象特征和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为此,关于书籍艺术的“书卷气”和“广告味”就成了学术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书籍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刘宇阳 《出版参考》2015,(18):56-57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出版业出现了新气象,涌现出了大批新的设计家和作品,书籍的设计理念也得到更新,焕发出东方独有的魅力,这就使加强国际间的出版交流成为历史的必然.有鉴于此,2003年秋天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原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与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并帮助中国书籍设计家走向国际设计舞台,参评“世界最美的书”活动.12年来,先后有250余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书展,其中14种图书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最美的书”通过这一舞台,正一步步助中国出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走向现代创意———《98书籍艺术设计展》巡礼·鹿耀世4月21日,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列馆,中央各部门出版社举办了“’98书籍艺术设计展”,受到了书籍装帧艺术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也显示出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走向现代创意的趋势。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时代,纸媒出版物日渐式微,与之并立共生的书籍设计艺术,为了生存与发展,正通过自我探索,试图找到合适的生存途径.“书筑”“书戏”“书雕”等富有探索性的“书艺”创作观念与设计方法应时而生.“书筑”重在强化三维时空关系,使书籍真正成为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并存的体验“场所”(Locus);“书戏”强调设计创意点的趣味性,通过“玩赏”“嬉戏”等设计形式,吸引观众参与互动;实用功能性“书雕”则运用“拟态”“仿生”“曲变”等雕塑创作手法,使书籍外观造型雕塑化,用以增加“书艺”的艺术感染力.一言以蔽之,以上所述内容不啻是“书艺”生存有效的自我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明日报4月2日刊登报道说,去年4月3日,文化部发出了《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之后,走火入魔的“行为艺术”活动仍然出现。如,在深圳的“艺术尝试”上,用3个浑身涂满涂料的裸女身体作画;在成都举办的艺术节上,一件作品展现出将猪的胸腔打开,露出跳动的心脏等等。“行为艺术”还打着捍卫艺术、先锋艺术、现代艺术的幌子,出现于美术、雕塑等展览中。报道说,对这种“行为艺术”,中国画研究院一位美术理论家认为,“行为艺术”中的极端表现超越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背离了人性和公共利益,艺…  相似文献   

14.
电子阅读的风潮冲击着世界各地纸质书籍的生命力,书本阅读呈现出“电子化”“碎片化”的趋势,当代书籍设计的理念也在数字技术革新冲击下逐渐蜕变.书籍设计者作为“文化信使”,应思考如何体现书籍设计的“书卷气”,用易读性、独创性等方式来传达充满人文气质的、书卷气息的设计理念,并且把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通过具体物质呈现,重塑书籍的生命,让中国书卷精神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同行和读者翻阅.  相似文献   

15.
程忠良 《今传媒》2007,(10):23-25
2007年9月23日,由《新营销》杂志联合《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承办的"2007中国营销高峰论坛"将在武汉举行. 8月24日-26日,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主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召开.  相似文献   

16.
呼唤健康的“美容师”江涌装帧艺术工作者是“书籍美”的创造者。当今,书籍以商品形态出现在图书市场上,图书发行由经销取代了过去的包销,由国营书店独家经营改为多渠道、多体制经营。在这种形势下,装帧设计的好坏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然而装帧艺术工作者如何坚持“社...  相似文献   

17.
宋雪春 《图书与情报》2022,(6):134-141+2+145
敦煌石窟壁画、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绢纸绘画中所存与写本书籍阅读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呈现,是中古时期僧俗士人或学子读书活动的生动再现。其中,敦煌壁画所存“体罚学郎图”以艺术视角生动勾勒出中古时期学堂教育的历史场景,是中古社会生活史的真实投射。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相关教育史资料,从知识传播和接受的角度出发,文章着重对学郎读书场所、阅读书目和传授者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论,同时还关注到中古敦煌地区学郎所读书卷的尺幅和装帧形态等细节问题。综合考察学郎所读书卷和“教与罚”在古代社会生活史中的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古代书籍史发展的具体形态,以及古代教育史资源的当代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莹 《出版科学》2015,23(2):111-112
书籍装帧,乃是一部书稿付梓之前,对书籍整体形态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中国古代的书籍虽也有装帧保护,但现代意义的“装帧”一词,是丰子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引入的概念.如今的书籍装帧,已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而是包括了整张书衣,以及书籍形态、用料和制作等各方面设计,但在民国时期,装帧主要是指封面设计. 南京藏书家金小明多年来致力收藏民国书刊,浸润日久,对民国书装那些事儿可谓信手拈来.近年来,有数篇关于民国书装的文章发表于《博览群书》《万象》《温故》《闲话》《老照片》等刊物.2014年夏,金先生将这些随笔文章汇集成《书装零墨》一册,从中依稀可见民国年间出版发行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小史.  相似文献   

19.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6,(11):31-33
今年8月初,“效益深圳”指数首次发布,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也标志着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转变。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通讯《“深圳速度”放慢的背后》,肯定深圳市不以GDP论英雄而以“效益”续写辉煌的做法。8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也将目光投向了深圳的转型。这份权威杂志在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的报道中直言: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会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可能对全球都有影响”。面对“效益深圳”…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12月12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手多家机构发起的“中国文化视频短片征集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第一阶段将面向全国征集宣传推广中国文化的视频短片.内容为中国境内的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古迹、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活动组委会将从中选出30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于2012年3月开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播出.播出费用由组委会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